山东荣成是我国主要的鲍鱼养殖基地,每年有近4万吨鲍鱼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在养殖过程中,鲍鱼对海水的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鲍鱼的生长。为了让鲍鱼安全“越冬”,每年11月份,山东荣成的鲍鱼养殖户会陆续把鲍鱼通过海运、陆运等多种方式运往南方,到了来年5月再回到荣成“度夏”。上万吨鲍鱼如何通过海运方式“搬家”呢?总台记者到现场进行了探访。
01
探访鲍鱼的“临时小家”
总台记者李秉禅:在山东荣成的爱莲湾海域,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将一个个黑色的笼子从小船装到大船上,这些黑色的笼子就是鲍鱼笼,也就是鲍鱼的“家”。
总台记者李秉禅:鲍鱼笼一共有6层,每层住着几十只鲍鱼。如果冬天的水温过低,鲍鱼会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所以它们要搬到南方去“越冬”。上船之前,这些鲍鱼就住在面积达6万亩的海洋牧场里。
总台记者李秉禅:在“搬家”的时候,这些鲍鱼会连笼子一起被装到小船上,然后转运到活水船上。活水船上有12个鱼舱,一共可以装下8000个鲍鱼笼,每个鱼舱装满后,就可以用水泵把海水抽进去,水满之后再从鱼舱的顶部流出来,排到海里。这样一来,鱼舱里始终是新鲜流动的海水,可以大大提高鲍鱼的存活率,所以像这样的船,就叫作“活水船”。
总台记者李秉禅:虽然是活水船,但是这次的目的地是在700多海里外的福建,换算成陆地距离,大概是1000多公里,船要在海上行驶4天的时间。
总台记者李秉禅:每个鱼舱里的鲍鱼密度比较高,我们用什么办法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呢?那就是提前禁食,尽可能让鲍鱼在运输途中减少排泄,这样一来,尽管鱼舱里的鲍鱼密度比较高,但因为水质保持得比较好,而且是活水,鲍鱼就可以平安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总台记者李秉禅:有些鲍鱼不仅仅是搬一次家,有的可能要“搬家”四次。因为鲍鱼对于水温的要求非常高,过高、过低的水温都会导致它停止生长或者死亡,所以冬天要到南方“越冬”,夏天要再搬回来“避暑”。
总台记者李秉禅:像图中的小鲍鱼,出发之前它的体重只有10多克,明年5月份再次“搬家”回来避暑的时候,它的体重就可以到50多克。如果明年11月份再到南方,后年再接回来的话,它的体重就会到100克。对比搬家前和4次搬家后,我们会发现它的体重从10克涨到了100多克,而它的身价从1块多涨到了100多块钱,上涨了百倍。
总台记者李秉禅:以前没有实施“南北转场”养殖的时候,这只小鲍鱼最多只能长到50多克就得卖掉了,因为养的时间越长死亡的风险就越高。对比会发现,“南北转场”的好处是非常大的。
02
“田园型”海洋牧场
鲍鱼舒适的“家”
南下越冬的鲍鱼在“搬家”之前,一直定居在山东荣成的“田园型”海洋牧场中。对于生活环境极其挑剔的鲍鱼,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寻山集团大瀛养殖场七队队长李晓军:鲍鱼对生活环境很挑剔,一般适宜的温度是8℃到20℃,所以南方的鲍鱼夏天来北方避暑,北方的鲍鱼冬天到南方过冬。
总台记者苏琪淇:鲍鱼背面的壳的颜色为什么有红的、有绿的呢?
寻山集团大瀛养殖场七队队长李晓军:红色的就是吃龙须菜,绿颜色就是吃的海带,这是又吃龙须菜又吃海带。
为了更好地养殖鲍鱼,当地还打造了一个“田园型”海洋牧场。根据不同海域的环境和水动力变化,海区分层开展了藻、贝、参等不同组合的生态立体养殖。
荣成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楚海军:我们创新建立了“721”综合养殖模式。在海域的上层,我们养殖以海带为主的藻类,大概占70%;在中低水域,我们养殖鱼类和以鲍鱼为主的贝类,大概占20%;在海域的底层,我们底播海参大概占10%。目前我们这一养殖模式超过了10万亩。
这种生态养殖模式让“娇生惯养”的鲍鱼愿意在这里居住、生长。目前荣成市作为我国鲍鱼养殖的重要基地,其成品鲍年产量达到了3.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4%,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更重要的是,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极大提高了海域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这里,鲍鱼与海洋、自然与人类共同谱写着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03
准备“住所”和饵料
迎接鲍鱼“越冬”
从本周起,山东的鲍鱼就陆续启程,要去福建“越冬”了。在福建,养殖户们为迎接鲍鱼的到来,也做好了准备。
在福州市连江县苔菉镇,海面上成片的养殖渔排和塑胶浮球整齐排列。
为迎接鲍鱼的到来,养殖户们半个月前,就开始做准备了。他们先将养殖笼绑上砖头,再装船运到养殖渔排上,南下的鲍鱼就将在这些养殖笼里生活到明年5月份。
一些小养殖户采取的是塑胶浮球挂笼的养殖办法,相对于渔排养殖鲍鱼,挂浮球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简洁。挂砖头和浮球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笼子的相对稳定,减少对鲍鱼生长的影响。
除了为鲍鱼准备好“住所”,饵料也需要准备充足。龙须菜就是鲍鱼喜爱的美食,养殖户们已经提前将龙须菜打包运到浮排上。
而一片片由海带、高筋面粉、豆粕、鱼粉做成的饲料,这几天也被运到了鲍鱼养殖区。
苔菉镇鲍鱼养殖户尤厚:龙须菜、海带不够吃,所以我们用龙须菜、海带、藻类配合饵料混合喂养。
目前,福建连江已经做好准备,等待鲍鱼前来“越冬”。据不完全统计,本周将有超过40万笼鲍鱼从山东荣成运抵福建连江。
04
鲍鱼缘何走上迁徙之路?
鲍鱼养殖的南北接力已成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一个奇观。那么,鲍鱼养殖最初是怎样走上迁徙之路的呢?
山东荣成是海产养殖大县,现有鲍鱼、扇贝、海带,以及各种鱼类20多个养殖品种,这么多的养殖品种,只有鲍鱼需要年年“走南闯北”,究其原因,要从20多年前的一次寒潮说起。
寻山集团大瀛养殖场七队队长李晓军:2001年经历了一场较强的寒潮袭击,鲍鱼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大批冻伤,导致死亡。
原来,鲍鱼的生长对水温的要求较高,最适宜的水温是8℃到20℃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鲍鱼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在经历了那次寒潮之后,养殖户们想出了利用南北方的海水温度差,进行“北鲍南养”的新方法。每年11月,养殖户将鲍鱼幼苗运往福建越冬,等来年5月福建水温升高时,再将这些鲍鱼幼苗运回荣成,住到11月份再次南下,第三年5月再回荣成。就这样,历经3个年头、4次转场,鲍鱼就长成了。
寻山集团大瀛养殖场七队队长李晓军:我们北方鲍鱼能提高30%的生长速度,南方养殖户也采取了我们的方式,从南方到北方来度夏,成活率能提高50%。
养了20多年鲍鱼的福建养殖户郑法水,今年已经是他带着鲍鱼幼苗走南闯北的第9个年头,如今,在威海荣成忙活了半年,他又要带着鲍鱼回福建老家了。
山东福建两地政府也通过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养殖户参与鲍鱼养殖的南北接力,于是,越来越多的鲍鱼加入迁徙大军中。据统计,2024年,从外省来荣成度夏的鲍鱼已达432万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