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健
宋代出使行记是宋代文坛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类文学样式。这些出使作品以朝廷官员的特定视角,集特定时空的诸多体验与感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辽金山川地理、风俗民情、政治制度等的认知,也记录了他们对边界、疆域,两国关系、宋朝地位等问题的思考,为我们重新认识10至13世纪的文明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行记作为一种书写体式的研究及其异域书写方面,鲜有文献论及。使者出使客观上造成的空间移动带来地理景观之变化:一是附着于其物理形态上的社会空间与行人心理空间的变化,二是沿途目之所及的地貌山川、水文植被变化以及亲身经历的季节气候差异,这些均成为使者构建其艺术空间的基本素材。由此,这种空间移动不只是直观上地域空间随行人出使路线而发生迁移,参与空间构成的其他元素也在悄然变化。
同时,宋代出使行记虽然多记写异域,但在预期读者方面大多面向出使地宋代,这使得出使行记在空间层面既拥有着异域视野带来的主题广度和叙事格局,又有着从来不曾削弱的民族性。往来奔走于不同政权间的使者不只肩负着政治使命,作为本土文化的代表在出使异域过程中亦有潜在的文化交流功能。其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真实脚印,还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领域的综合反映,文化意蕴深厚。它包含了南北方地域文学,以及汉与契丹、女真不同民族文学间的差异,是集合历史性、空间性与社会性三大要素的研究对象。
宋人出使行记作品为研究其出使踪迹提供了大量依据,参以部分史料记录,大体可描绘双方使者的出使线路及重要外交接待城市。而这些地域的选择与行人的流动轨迹又蕴含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以空间视角去解读宋辽金时期行人出使过程中的文化因素,除了能够较全面地兼顾到行人出使本身这一政治使命及其附加值外,还可以说,通过对宋人出使行记的异域书写的细致考察,直观表现出当时民族之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民族心理与处世感悟。
宋代,除了与辽、金、西夏等王朝的战和关系,与世界其他国家以及藩属国均有使臣往来。笔者查阅大量资料,考证宋代使臣出使期间的行记作品,宋与辽、金、高丽等交聘情况的记录比较详细,作品留存状况良好,且较具代表性。因此,本书所涉及的出使行记主要以宋代使臣出使辽、金、高丽的创作为主,拟自其异域书写,导入士人的思想世界,进行文学文化与史论双向并行、互证甚至辩证之研究,意图开展一个认知诠释的新尝试。
一、力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出使行记。主要以宋朝与辽、金交聘为观照点、切入点,总览出使行记创作的时局背景。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辽国、金国,目的是以点带面,以主流体现主体。出使行记是在交聘实践中产生的,如果只着眼于行记本身,也许这些行记与宋代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要逊色得多、简单得多、枯燥乏味得多,但是,当行记文本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空间结合起来的时候,行记本身就变得灵动、具体而丰满。历史的文本只有回到历史中去,才能使文本的作用彰显出来。本书在研究出使行记时,以文本为贯穿,通过探讨这些行记产生的背景与叙写的空间来窥探特定时期的文化内涵,寻根性较为明显。
二、本书不是静态地分析行记本身,而是从文本产生过程,厘清行记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行记与其他文类之间的关系,探讨宋代出使行记的文学价值以及在整个文学进程中的地位;同时,通过考察行记对异域空间的叙写,透过景观书写总结宋朝特定时期的文化观念,进而探寻这些行记在改写宋人已有观念思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将其放置在历史的进程与比较中,对宋代出使行记中所反映出的时人对异域世界的历史建构、文化观念及其旅行心态等问题进行研究。
三、以现实的眼光审视历史,挖掘宋代出使行记的认知意义。本书注重用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宋代出使行记,研究出使行记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礼俗、社会心理等的内涵,并努力从出使行记的研究中探寻文化发展的趋势,观照民族之间文化、文学的相互渗透与影响融合对于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意义。这是学术研究的目的和归结点所在,也是本书的研究价值所在。
(作者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