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新民谣·粤语季《西关·心潮涌流》:唱响西关别样风情

南方都市报 2024-11-15 10:42:22

岭南新民谣·粤语季自启动以来,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酷狗音乐共同发起社会征集,共收到超1300首原创歌曲投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音乐人、学界专家等广泛关注。在经过专业评审不同维度的遴选后,10首粤语原创歌曲脱颖而出。它们将与10位定向邀约的知名艺人作品集中上线推广,收录在同一张合辑中,并将受邀参与线下年度收官展演。

第九首发布的社会征集十大优胜歌曲是由音乐人陈麒旭演唱、音乐人何熙杰作词曲的《西关·心潮涌流》。

演唱者陈麒旭。

歌曲《西关·心潮涌流》的演唱者陈麒旭,是一名独立音乐人,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同时还是一名流行声乐教师。该作品的词曲作者何熙杰,也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谈及《西关·心潮涌流》的创作灵感,何熙杰介绍道,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回顾以往的创作时,突然意识到一直都没有触及到命题:“自己从哪里来?”这份对根源的追寻,促使他有了创作一首关于广州的歌的计划。而在广州,西关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文化符号,于是,这首别出心裁的《西关·心潮涌流》便应运而生。陈麒旭则说,创作永远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每一个灵感的火花都源自于生活的点滴与经历。在录制这首歌时,陈麒旭还特意融入了更多本土特色的声音元素,进行了二次创作,使得歌曲更加贴近广府的灵魂。

词曲作者何熙杰。

“得闲就去西关Citywalk一下,从沙面行到永庆坊只要半粒钟。江边的风情,传承千百年。白鹅潭上,有巨轮在诉说这漂洋的梦想!”《西关·心潮涌流》巧妙地将R&B风格与广府文化相结合,歌曲中不仅有荔湾的美食飘香、龙舟竞渡的激情,还有南狮鼓点的震撼、鸡公榄的叫卖声回荡。加上广府民谣《凼凼转菊花园》的旋律、纯真的童谣,还有那些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都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荔湾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凸显了广东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包容。

在歌词中,永庆坊的古韵、白鹅潭的波光等广东地标跃然纸上,与当下“后生仔”最潮流的Rap、Citywalk等形式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老城新风貌,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广州的街头巷尾,感受西关别样风情。

在何熙杰看来,当下粤语歌的创作市场不管是题材、主题,或者是音乐性和旋律表达上,确实还是存在很多雷同的地方,“大家都在追求个性,但往往呈现出来的却是共性。”陈麒旭则认为,在音乐制作水平和大众音乐审美日渐提高的大环境下,粤语歌的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去推广粤语歌和粤语文化,让更多的听众感受到粤语独特的魅力。”

Q&A

“创新是一方面,但传承是最重要的”

南都娱乐:为什么参加岭南新民谣·粤语季?

何熙杰:之前广州这边(关于粤语歌)的比赛,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不过,近几年也在慢慢增多,加上岭南新民谣·粤语季又聚焦于粤语语种,更加精准与垂直,所以就叫上了陈麒旭一起投稿参加。岭南新民谣·粤语季给予我们年轻的创作者更多被看见的机会,非常难得。

陈麒旭:对我们粤语歌的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既可以推广粤语文化,也能和不同的粤语歌创作者进行交流与学习。

南都娱乐:这首歌曲创作的想法是什么?

何熙杰:歌词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对西关的日常印象,我经常去荔湾游玩,喜欢漫无目的地行走、闲逛。永庆坊有座月亮桥,在歌词里有句“江边的蜻蜓同月影相交融”,这也是当时在荔湾Citywalk的感触。关于这首歌,我想突出市井性,特别是Rap的部分,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再带上一点广府人生活的那种洒脱。

陈麒旭:创作时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和经历,在录歌时,我加入了更多本土特色的声音进行二次创作。

南都娱乐:你们是如何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何熙杰:在八九岁时我就学了钢琴,一开始也只是爱好,但后来到了高中时就感觉自己好像更想走音乐这条路,所以高考报考了星海音乐学院,开始系统性地进行学习与创作。

陈麒旭:我的大学专业是流行演唱,作为一个歌手,想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和歌唱水平,音乐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自己也想创造出最适合自己风格的歌曲,所以自己开始了音乐的创作。

南都娱乐:粤语歌和粤语文化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何熙杰:其实我是客家人,但我小时候在白云区长大,家人平常也讲粤语,所以我算是说着粤语长大的。另外,我最喜欢的歌手是张学友,有些人可能不理解,问我这么年轻为什么喜欢张学友,因为他的情绪表达、对歌曲歌词的掌控力都是教科书级别的,现在部分歌手可能以炫技为主,相对缺乏对歌曲和文字本身的敏感度,所以张学友的音乐作品也给我的音乐创作带来很多影响。

陈麒旭:我是广东人,从小就受到粤语歌和粤语文化的熏陶,这让我在创作粤语歌曲时更有灵感。我喜欢的歌手是陈奕迅,他唱歌感情细腻丰富,有着强烈的语感表达,他的风格也影响着我的唱法和创作,使我受益颇深。

南都娱乐:对当下粤语歌的发展有哪些感受或建议?

何熙杰:就粤语歌的创作而言,可以将不同地域所拥有的文化特性结合起来,再产生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创作粤语歌最大的难度在于词跟旋律的贴合度,当下粤语歌的创作存在很多雷同的地方,不管是题材主题,还是说音乐性、旋律表达上。大家都在追求个性,但往往呈现出来的却是共性。年轻人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曲风,但真正能融合进本土文化的还是比较少数。我认为,创新是一方面,但传承是最重要的,深入了解文化根基的内核才能更好创新。

陈麒旭:在音乐制作水平和大众音乐审美日渐提高的环境下,粤语歌的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去推广粤语歌和粤语文化,让更多的听众感受到粤语独特的魅力。

监制:戎明昌刘江涛

策划:黄超

统筹:贺蓓

执行统筹:钟欣林经武彭思敏刘晓雨

采写:南都记者丁慧峰余晓宇蔡丽怡李春花钟欣林经武实习生申诺冰

0 阅读:0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