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水浇菜”是污染食物的源头?中科院院士曾毅认为,农村人用粪水直接浇菜,完全是千百年来流传下的误区,长期食用这种蔬菜,很可能会诱发疾病! 从表面看,粪水富含有机物质和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农民发现它能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传统的农耕文化中,粪水几乎是每一块田地必不可少的“营养剂”。 时移世易,社会现代化,粪水的潜在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科学界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响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便公开提出,未经发酵的粪水可能是细菌与寄生虫的温床,其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可小觑,尤其是对免疫力较弱的群体,如老年人和儿童,更是潜在的威胁。 但许多农村的农民和一部分人依旧持怀疑态度,认为“粪水浇菜”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必定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他们不解,既然粪水浇菜能够传世千年,怎会突然成为一种“不安全”的行为? 他们认为,现代科学应当是为传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否定过去的智慧。 曾毅院士提到,粪水中潜藏的健康风险,具体来说,是源自那些未经发酵的成分。而经过发酵处理的粪水,则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这些有害物质,变得更加安全。 发酵不仅能够杀灭其中的病菌和病毒,还能让粪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避免对土壤和植物根系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观点,虽然得到了不少专家的支持,但也没有得到全民的认同。 毕竟,发酵过程需要时间和技术,这对于某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是一种成本增加。而且,发酵后的粪水如何安全地存储和运输,是否能够确保处理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二次渗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更有甚者,一些人对“发酵”二字本身就充满了疑虑,认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隐患。问题的复杂性,正是“粪水浇菜”这一传统做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根源。 不可否认的是,发酵粪水相较于新鲜粪水,确实在安全性上有所提升。酵后的粪水,经过科学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其中的有害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在一些采用有机农业模式的地区,发酵粪水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绿色肥料,逐步取代了化肥和其他化学肥料。 即便如此,依然有专家们指出,即使使用了发酵过的粪水,蔬菜的后续处理依然至关重要。 在蔬菜采摘后,必须通过彻底清洗和充分烹饪,确保所有潜在的有害物质被完全去除。否则,即便是经过处理的粪水,仍有可能因施肥方法不当或管理疏漏,而导致健康隐患的存在。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粪便不仅仅能用于传统农业,甚至在医学研究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人类和动物的粪便进行肠道菌群移植,为一些肠胃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案。 可以预见,在未来,粪水的利用价值将不仅限于农业领域,还可能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生物医药研究领域。 【信息来源:健康卫视《院士时间: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用粪水去浇菜?这样的蔬菜还能吃吗?》,2018-11-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