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客户端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王立奎)11月15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提升基层能力增进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这一主题,重点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有关情况。会上有媒体问: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家都比较关注,请问这些举措能给群众看病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介绍,在2019年开始广泛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去年年底十个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已经有2171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全面推开。
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加快推动县域医共体内以人员为核心的资源下沉,同步实施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开展巡回医疗和巡诊派驻,现在全国90%以上的县实现了县级医院人员派驻乡镇卫生院全覆盖。上级医院的专家来到了离群众更近的基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同时,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加快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等县域内资源共享中心建设,现在影像中心已经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很好地推动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共享互认,让群众在基层能够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检查诊断服务。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推进,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
为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优质高效发展,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在今年10月印发了新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体系,供各地进行监测评价,进一步强化结果导向,引导各地更好地推动资源下沉,强县域、强基层、保健康,促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下一步,还会持续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推进,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更好地促进县乡村的协同联动。
那么,在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地方在推进改革措施中是如何实施的?群众是否能够获益?
关于这些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在发布会上表示,广西有常住人口5000多万人,其中有2200多万人居住在乡村。为解决居民尤其是边境和偏远山区居民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广西从2014年即开展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当时还没有医共体这个说法。2019年,广西遴选了39个县(市、区)探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同质化管理,2022年出台文件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首先,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立足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这个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广西区内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统筹推进粤桂医疗协作等机制,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县医院的能力建设,实现每家县级医院均有三级医院“一对一”的帮扶。
其次,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体系,加强部门联动。今年8月份,广西卫生健康委联合10个部门印发了相关的实施细则等文件,从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章程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推动各个县(市、区)全面规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全自治区110个县(市、区)共成立了154个县域医共体,其中70个县(市)医共体实现了全覆盖。
第三,广西推动区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县域影像、心电、检验、诊断共享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特别针对广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县和边境县,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巡回医疗,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县域内就诊率逐渐提升。
记者:王立奎校对:冬平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