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电大幅提升电气化率或制成绿色燃料,院士专家为碳中和与绿色发展支招

钱江晚报 2024-11-17 10:33:3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燕平通讯员李清毅

11月16日,由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主办,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二十一届长三角能源论坛在杭州举办。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理事长黄震,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浙江工业大学校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首席教授马隆龙分别作主旨报告。

论坛现场

以绿电代煤、代油、代气

过剩绿电制成绿色燃料

黄震以“论碳中和愿景下的再电气化”为题做主旨报告。黄震介绍说,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加上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绿电的稳定供应(光伏发电+储能)将逐渐具有经济性。

目前全球电气化水平或者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并不高,为21%,我国为28.1%。由此黄震院士提出了“再电气化”的概念。所谓“再电气化”,黄震表示可分为直接电气化和间接电气化。前者强调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直接替代化石能源,不断提升绿电比例;后者通过电解水制氢、制氨、制甲醇、制合成燃料进行燃料脱碳。

黄震认为,通过零碳电力的直接电气化,包括“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加快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等用能大户的电气化。

黄震院士

间接电气化就是充分利用光伏电和风电的过剩电力,制取可再生燃料氢、氨、甲醇、合成燃料。它们既是绿色燃料,又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可对难以电气化的行业去碳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样的过剩电力会越来越多。

“每天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4320亿吨煤,每秒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而且它们是免费的,你不用像煤炭、石油那样要给煤炭企业、石油企业付钱。”黄震院士认为,绿色电力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二次能源,未来能源转型将是一个再电气化过程,是基于绿电的能电气化尽量电气化的过程。

由此,黄震院士还提出,应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让电力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及碳减排成本,通过电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配置能源资源,建立新的电力市场观。

“过去,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并不是我们的先人把石头用完了。”黄震院士形象地比喻说。同样,从化石能源时代进入新能源时代,并不是我们把化石能源用完了,而是因为:未来已来!

加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投入

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浙江工业大学校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为题做主旨报告。他介绍说,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风光发电合计装机容量约12.1亿千瓦,提前六年完成12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的承诺。全球十大风电企业中,我国占其六;全球十大光伏企业均在中国。

长三角区域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贡献了全国GDP的近25%,能源消费约占全国的17%。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需求总量高,对外省能源依赖程度较高,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区域。

高翔院士

但目前,绿色转型关键支撑技术仍显不足。据IEA(国际能源署)评估,在碳中和情形下,近50%的碳减排量需依赖于尚未成熟的技术,因此亟须不断加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投入。

高翔院士重点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推动能源电力结构低碳转型、重点用能行业绿色发展、交通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等,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圆桌讨论环节,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朱松强、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张会岩、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彤轩、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季恒星、远景集团智能零碳业务总监常玉根共同围绕“长三角协调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及长三角低碳能源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圆桌讨论

0 阅读:3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