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前后呼应的故事:
关于怀着希望爬起来的信心
也关于爬起来后传递更多希望的决心
关于因浙大重归美好生活
也关于在浙大遇见更好的未来
熟练地戴上口罩和手套,坐到实验台前,仔细地用滴管吸入适量液体,再滴入试管内,重复进行,等待实验结果……
看起来如此单调枯燥的实验工作,在陈格(化名)心中,却是莫大的幸福:“做完实验,再去吃碗牛肉面,那就太开心了!”
“偶尔抬头,还可以看到窗外的绿树、蓝天和白云,实验室外两棵桂花树也开得很好,真的很香!”
12年前,陈格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他的生活瞬间变成了灰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他,经历休学、化疗和复发,最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三年后回到了正常生活中。
如今,打败白血病的他,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血液病学硕士,希望帮助更多“曾经的自己”。
01
“这场病让我更坚定自己要做什么”
爱与技术的共同治疗
“其实生病前,我就想当一名医生,那时候受电视剧《心术》的影响,觉得能治病救人很有成就感。生病后,这个梦想变得更加具体了,我想成为治疗血液疾病的医生。”
时针拨回到2012年,当时16岁的陈格是浙江某地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有一天上数学课时,陈格发现黑板上一条直线的中间部分居然是模糊的,他好奇地问同桌能否看清黑板上的直线中间部分,同桌对他的疑问很诧异并表示能看清。
“妈,我右眼睛好像出了点问题。”陈格周六回家时跟母亲提了眼睛的问题,母亲立即带他去当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检查发现,他的右眼底存在出血症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当地医院建议他做骨穿。
骨穿检查结果出来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陈格的视物模糊就是由血小板重度减少以及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导致。
“一开始,父母没敢告诉我是什么病,只是说再去大医院检查一下能放心点。”在父母的陪同下,陈格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血液病学专家黄河教授团队处接受治疗。
在浙大一院,陈格进行了化疗治疗。在住院化疗期间,他遇到了很多有相似经历的病友,隔壁病友跟他年纪相仿,还是同一天住院。从此,他开始了解白血病患者这个群体,并逐渐走进了白血病患者心灵深处。他说:“我们是一群连住院治疗都要戴着口罩的特别群体。”
第一次化疗后,陈格的白血病得到了缓解。然而,在后续的巩固治疗中,白血病呈现出复发状态,这也让陈格脑海中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念头更为坚定和迫切。
“我这人从小还是比较乐观的,当时我身体感觉还好,对治疗也挺有信心的。进移植仓的第一晚,我还用ipad给自己拍了个照作纪念!”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当初治疗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
“但第二天我就趴下了。”陈格说,移植前预处理化疗引起的不适让他发烧、没胃口、浑身无力,一向热爱美食的他什么都吃不下。“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家里给我送来饭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我从来不吃的丝瓜,我给妈妈打电话发了很大的脾气,妈妈跟我说对不起,还说赶紧给我做其他的吃。”
说起这件事,陈格的眼眶有点红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因为父母听说丝瓜有清热解毒功能,而且比较软、易嚼好消化。我不该对他们发脾气的,我生病了其实他们比我更焦虑。”
“在我最难受的时候,医生护士都会耐心地鼓励我,他们一直告诉我坚强点、勇敢点,马上就能走出去看到阳光,回到正常生活了。看到白大褂在我身边,我就会很安心。”陈格说。
陈格的移植手术很成功。在浙大一院黄河教授专家团队的精心治疗下,他恢复得很好。两年后,陈格终于回归到久违的校园。他参加了高考,填报高校和志愿的时候,他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医学类高校和相关专业。最终,他被浙江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治疗白血病以及在此过程中遇见专业团队的经历,让他无比坚定地选择了医学这一条道路,并且想要一直走下去。
“每次站在阳光下,想到自己现在健健康康,脑子里就会回想起移植仓里的一幕幕,每每想到以前病房里的病友们,我就很想成为鼓励和治疗他人的人。”
02
“我在这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再次选择浙大的他
“黄医生,我能成为一个血液科医生吗?”在一次定期复查中,陈格很真诚地问黄河教授。那时的他临近本科毕业,需要选择一条未来的路。
“我觉得你比其他同学更有资格学血液,因为你战胜过血液疾病!”作为一路看着陈格成长的医生,黄河教授很坚定地告诉陈格他可以。
于是,在考研时,陈格毅然选择了血液病学方向,并报考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我不仅可以从医疗角度帮助血液病患者,还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而且能来到给我一次新生命的地方学习深造,那就是我的梦想!”
“各位老师好,我是一个特殊考生。”2022年,在浙大一院举行的浙江大学医学院血液学硕士研究生面试中,一位男生很“亮眼”:他高高瘦瘦的,颇有书生气,双眼还闪着明亮的光,声音自信但能听出来有些紧张。
在硕士面试场上见到陈格,黄河教授感觉很“恍惚”但也是意料之中,他很欣慰看到经他救治的白血病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并有了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我们不能被白血病打败。”这是黄河教授对陈格说的,也是他经常对其他患者讲的。“这条路虽然很辛苦,但是只要一起携手并进就有希望找回最初的人生,而且是依旧很精彩的人生。”
“吃过的苦,踏在脚下就变成了追梦的路。”陈格因浙大一院重获新生,如今他想要接过医学前辈们手里的接力棒,将这份从医的意义继续传承下去。
凭借过硬的成绩与出色的表现,陈格圆梦了!
“我其实不是第一次到浙大了,但这是第一次以一名‘浙大学生’的身份走进校园,内心觉得自己还是挺棒的,也很幸运,经历过生死鬼门关后,竟然还能实现梦想!”
在那个9月,陈格走进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再次用ipad给自己自拍了一张作为留念。
“其实我的研究生生活和大家都一样,上课、做实验,也没什么特别的。”陈格笑着说,“浙大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培养体系还是非常棒的,我本科时从来没进过实验室,开学前,导师就带我进了实验室。我在这里接受了非常规范的实验研究操作训练,研一的课程也很多,有基础医学方面的,也有偏实操的,我感觉自己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让陈格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堂有关骨髓移植等血液病治疗知识的课。“我看到书上是非常规范简洁的内容,比如抗排异、抗感染这些字眼,但是我脑子里一下子出现了我当时接受治疗的场景。书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其实有着千变万化的情况,背后是大量的临床操作,是要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进行调整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目前我主要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和导师交流也非常密切。”陈格说,他的导师是浙大一院的一名血液病学专家,在和导师的交流中,他不仅学到了更多生动的临床案例,也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更加明确。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兴趣点,陈格目前正在主攻有关骨髓移植预后方面的研究。“在浙大医学院读研,我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可以帮助很多患者;成为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取得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也能在治疗、药物方面帮助更多人。”
“我现在就和普通人一样,我还喜欢打篮球、打乒乓球,不过水平一般,属于又菜又爱玩的类型!我还喜欢到处找好吃的,现在我比以前胖了好多啊!有一次遇到黄河教授,他都说我胖了不少。”陈格说,“虽然我知道目前我才走出了第一步,离真的可以帮助血液疾病患者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一定会实现的!”
“你为什么学医?”
这可能是每一位医学生都会被问到的问题。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救死扶伤”是他们共同的初心——正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支撑他们面对无数次失败的实验、一场又一场艰难的考试和漫长的实习期,一点一点地成长为大医生、大专家、医学科学家。
愿每一位像陈格一样的追梦人都能身体常健、梦想成真!
图片生成: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余佳欣
精彩推荐
@中国空间站:浙大“包裹”已送达!
干货满满的汉语课,用心打磨了14年!
浙大,你是如此“语”众不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