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定都之选,当南京遇上武汉,为啥:宁饮建业水,不吃武昌鱼?

新浪财经 2024-11-17 17:58:26

中国南方的古都

说到我国的古都城市,一般来说有八个。其中,北方的城市占6个,分别是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安阳和郑州。而南方的城市占有2个席位,分别是南京和杭州。

其中,南方城市中南京,被确定为都城的朝代最多。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其中,东吴(三国)、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都定都南京。晋朝南渡之后,隋唐建国之前,南京一直都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中心。

相比之下,同处于长江黄金水道上的武汉(2023年GDP2万亿元,常住人口1377万),如今无论就是经济体量还是人口规模,都比南京(2023年GDP1.7万亿元,常住人口954万)要高。那么武汉为什么在古代,没有成为诸多南方朝代定都的首选城市呢?

当武汉遇上南京

事实上,武汉还真的曾经有这样的机会。其中,第一个定都南京的朝代东吴,曾经就把国都迁到了武汉。东汉末年分三国,东吴历经孙坚、孙策父兄2人的创业,到孙权时期正式称帝建国,史称“东吴”或“孙吴”。

在东吴建国的近60年里,都城一直都在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但是当第三代皇帝孙皓继位之后,这位骄奢淫逸的亡国之君,曾经上演过一段,将国都迁到武昌的闹剧。

公元265年,东吴西陵督步阐上表孙皓,请求迁都武昌。爱折腾的孙皓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于是在公元265-266年,东吴的都城是在武昌,而不是建业了。如果武昌能够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一直成为诸多南朝的国都。那么今天的南方的古都城市,必然有武汉的一席之地。

宁饮建业水,不吃武昌鱼

也许对于孙皓来说,迁都只是好玩,并没有考虑太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迁都一年后,东吴左丞相陆凯,在266年8月向苏皓上表,请求将国都迁回建业。

据《资治通鉴》记载:陆凯的表文中写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充分表达了自己强烈要求,将国都迁回建业的想法。而陆凯佐证这一观点,给出的根本原因是:武昌土地危险瘠确,非王者之都。也就是说,武汉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石头多,不适合建都。最终4个月后,东吴都城迁回建业。

显然,陆凯是一个务实的人,并没有拿王者之气、虎踞龙盘这类的话来劝谏孙皓,而给出了经济因素的现实考虑。其实,这才是我国各个朝代选择都城,最核心的考虑要素。

王朝应该定都哪里?

纵观我国二十四个朝代的变迁历史,王朝在选择国都时,大致就是考虑几个要素。其中,有三个最为关键。

其一,是安全性。早期的朝代中,国都的选择主要考虑是安全性。例如,秦朝、西汉、唐朝等国都都是选择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腹地,有天然的秦岭、函谷关与关东地区阻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成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定都这里很安全。

其二,辐射全国。随着王朝经济的发展,古都需要更好的管理全国。于是不少朝代将国都从西北的长安,迁入到中原腹地。例如:东汉、西晋定都洛阳,北宋定都开封。毕竟全国各地到国都盖章,路程要近很多,更为方便。

其三,经济基础。除了安全性和辐射性之外,一个城市想要成为国都,还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都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这时就要考虑这个地区能否支撑的其国都的人口规模。

例如:北宋时期赵匡胤决定,将国都设在开封,而不是洛阳就是考虑的经济原因。洛阳虽然也是地处中原,但是洛阳盆地处于我国地理的第二阶梯。虽然有黄河、函谷关、虎牢关之天险更为安全,但是洛阳盆地很小,粮食产量不足,不能支撑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宋朝的军队禁军,也驻扎在国都)。

开封则地处豫东平原,还有汴河、沙颍河、淮河与江南粮食主产区通航,这是洛阳所不能比拟的。明清两朝国都设在北京,北京本身粮食产量也有限,也是以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为前提的。

南京的优势很明显

而东吴左丞相陆凯对比武昌和建业的优势,也是纯经济角度的考虑。武汉处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而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又紧邻华北平原,从这个角度来说,南京的的粮食产量是武汉难以比拟的。如果定都武昌,那么就要将大量的粮食,溯江而上往运输,毕竟是逆水行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实,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我们知道晋朝南渡之后,北方世家大族基本上都迁入到了吴越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和浙江。相比之下,湖北所处的荆楚之地,很多地方尚未开化,还处于蛮荒之地的状态,从文化繁荣的角度来说,南京一直都是领先于武汉的。所以我国八大古都中,位于南方的2个城市,都是处于江浙地区,而不是湖广、闽粤、巴蜀等地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