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将王耀武叫来亲信张文明,说:“油库的一千多桶汽油,一定要保管好。要走留不住,就全部炸掉。”
张文明是王耀武的山东泰安老乡,有点亲戚关系。1933年,十八岁的张文明无处谋生,跑去汉口投奔任补充一旅旅长的王耀武,之后长期追随。
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后,将张文明推荐去黄埔军校的武冈分校学习。张文明毕业后,去找王耀武,想去前线当个带兵的连长。
张文明跟了王耀武多年,王耀武对他很有感情,不愿他去前线,转而任命他为油库的少校库长。
1945年初,军委会组建四个方面军,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前三个方面军的司令官是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王耀武能和这三人平级,在黄埔三期生中,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第四方面军辖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百军,后来又编入了十八军。湘西会战打响后,军委会将新一军空运过来,作为预备队归王耀武节制。
王耀武指挥的五个军中,后来的“五大主力”就占了三个,火力强大,激战二个月后,击溃进犯的日军,歼灭近三万人。
湘西会战让王耀武名声大噪,战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参会发言,一时间风头无二,这一年他刚满四十岁。
二十多年前的王耀武,还是上海一家饼干厂的销售员,不甘就此一生的他,得知黄埔军校招生后,跑去广州投考,被第三期录取,此后的人生发生了逆转。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四处活动,想谋取湖南省主席一职,不想老蒋在召见时,却让他去山东。王耀武内心不情愿,见老蒋脸色不好,只得答应但又提出能否让他把老部队73军、74军、100军带去山东。
老蒋一口拒绝,在王耀武再三请求下,也只同意调73军去山东。王耀武率军进驻济南后,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等任命相继发表。
王耀武看似掌握山东军政,实际能指挥顺手的只有73军,其余部队要不和他没有渊源,要不就是战斗力不强的地方部队。老蒋随后又成立了徐州绥靖公署,任命薛岳为主任,山东及第二绥靖区的部队也归该公署节制,如此一来,王耀武的指挥权被进一步削弱。
王耀武听说济南有个相士很出名,便带着张文明等亲随专门去看相,相士对王耀武说:“王主席在43岁之前,可谓是仕途坦荡,可之后,就是有得有失,麻烦大于所得。”
在回去的路上,王耀武对张文明说:“我之前经历大小上百战,胜多败少。这次到山东老家后,我总是心神不宁,恐怕丢人的时候到了。”
张文明跟王耀武到山东后,还是原来的差事,只不过头衔变成了“第二绥靖区”油库库长。
自1933年投奔王耀武以来,张文明再未回过泰安老家,到济南当了库长后,他抽空回了趟老家探亲。
得知张文明的身份后,他的小学老师带着一个叫于辰(地下党)的同事来见他,彼此熟悉后,之后又见了几次面。其实从第二次见面开始,张文明就已猜到于辰的身份,但故意不说破,两人心照不宣。
1948年9月初,济南已成孤城一座,王耀武见解放军攻城在即,便下令将油库搬到离绥靖大楼较近的库房,并增派了一排士兵看管,反复叮嘱张文明,一定要把汽油看管好。
当时,泰安已经解放,于辰等人来找张文明,引起了绥靖公署参谋处主任关泪天的注意,他来找张文明说:“有人向我反映,说从泰安来的可疑人员,留宿在你的家中。王主席待你不薄,关键时候你可不要出问题,否则别怪我下手无情。”
张文明说:“我和王主席都是泰安人,有亲戚来投奔,不能不管。关处长要是不信,可以派人去甄别,说起来,住在我家里的人,和王主席还沾亲带故。”
张文明这么一说,关泪天也就无话可说了。济南战役打响后,王耀武给张文明打电话说:“文明,库房里的一千多桶汽油,你可一定要给我看好。”
几天后,王耀武见吴化文起义,济南外城阵地全部丢失,失去再守下去的信心,通知张文明:“一天之内把油库的汽油炸掉,然后准备突围。”
张文明并未执行王耀武的命令,而是让看管油库的士兵撤离,并遣散了库员,他带着文书留下,按照之前的约定,等候于辰带解放军来接收油库。
解放军攻入内城后,于辰带着一队解放军来到油库,张文明将油库的库表资料交到带队的孟主任手中,说:“一千二百桶汽油,一桶都没有丢失。”
孟主任笑着说:“听说王耀武让你炸毁油库,你怎么没执行?”
张文明说:“汽油是公共财物,我无权损毁。”
油库得以保存,张文明居首功,他也因此获得了起义军官的待遇。张文明后来在评价王耀武时,说蒋军黄埔一期生中,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是山东人,都做过绥靖区司令官一类的职务,但他们三人相比王耀武这个三期生,无论是晋升速度还是军政能力,都相差甚多,因此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说。
王耀武在济南解放时,趁乱带着几个亲信逃离,在行至寿光县时身份暴露,当了俘虏。王耀武在改造期间,撰写文史资料,提及济南战役时,直言说:“国民党这棵大树,根部已经腐烂了,再打什么药也无济于事。”
王耀武的评价一针见血,算是国民党内少有的明白人。
心海
那些果粉看看,王耀武不比你们了解情况
卓越。皇后道
都是打小日本的英雄!!!
五湖四海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