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气球、红毯……11月17日上午,在浙大妇院的保健大楼里,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活动:早产儿回娘家活动。
新生儿科支部书记、科护士长滕燕萍说,这是第五届新生儿科早产儿回娘家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邀请早产儿家庭回到孩子出生的浙大妇院看看,同时也可以咨询医生孩子的相关问题。
今年4岁半的良良就是其中之一。良良爸爸说,孩子妈妈在6个月产检时突然发现不明原因的宫缩发动,当时医生建议紧急住院观察。“真的意想不到,产检前两天,我夫人还徒步了两万多步,身体一直很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良良在胎龄27周时诞生,体重2斤6两,虽然比同胎龄时期的早产儿(700g-800g左右)要重不少,但是良良却比其他早产儿遇到更多困难,特别是呼吸问题。良良支气管肺泡异常发育,一来到这个世上就有呼吸窘迫、先天性心脏病的问题,长时间的呼吸支持也使良良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这期间,我们一直很担心,好在新生儿科朱佳骏主任医师团队和那么多护士们对孩子一直非常照顾,良良克服了一关又一关。听到他可以完全脱离呼吸支持的消息,我心中的大石头才真正落下。”良良爸爸看着远处正在奔跑玩闹的良良说,“孩子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十位数的加减已不成问题,做幼小衔接的试卷都能得满分。”
“住院后期,良良在NICU里会提出自己的需求,一不满意,就大声哭。护士们几乎每天都轮流抱他,小施阿姨和迪茜阿姨(护士名字)陪他的时间最多。”良良爸爸说,“现在孩子晚上都能独立入睡,很感谢当时这些医护人员给予的爱与陪伴。”
新生儿科朱佳骏主任在开场致辞时提到,早产儿其实是对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双重考验,非常感谢在场的爸爸妈妈们坚持了下来,让一个个奇迹发生。
谈及早产原因,朱佳骏说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母亲因素、胎儿因素以及母亲胎儿交互异常等。近年来,科室早产儿救治人数不断上升,救治成功的极限胎龄也不断被刷新。科室救治小胎龄早产儿的经验不断丰富,浙大妇院新生儿科已逐渐探索出符合医院围分娩期救治特色的方案。胎龄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轻的早产儿在这里得到了周全的照护。
目前,浙大妇院新生儿科救治极早和超早产儿的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2023年,科室出生体重小于1公斤、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的救治率高达87%。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浙大妇院新生儿科也紧跟潮流,开展从宫内到宫外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在婴儿的早期呼吸支持上不断拓新,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应用就是成果之一。此外,科室应用标准化营养评估软件和生长发育反馈系统,对住院早产儿进行全方位的营养管理,同时引入AI辅助系统评估早产儿早期行为,力求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细节很重要,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让宝宝尽可能接近他们在宫内的状态并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以达到最优化的生长发育。”朱佳骏主任表示,目前浙大妇院新生儿科每年要收治五六百个出生体重小于1.5公斤的早产儿,其中约1/3出生体重小于1公斤。
很多早产儿家长会担心孩子是否会存在智力或其他能力的缺陷。朱主任说,总体而言,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孩子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高。但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和个体差异化的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小胎龄宝宝有健康生长的可能性。浙大妇院近年收治的胎龄28周以上的早产儿发生神经系统严重不良预后的比例低于10%。“我们要对早产儿报以越来越多的信心,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活动现场,家长们向朱佳骏主任咨询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孩子们也参加了各项新生儿科精心准备的亲子沉浸式体验活动:换装小医生、穿衣小高手、镜下奇观(显微镜)、打针小能手、聆听心声(听诊器)、亲子走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