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11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绵阳综合保税区在全国150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65位,较2022年上升20位,连续四年实现晋位。
资料显示,绵阳综合保税区由原绵阳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而成,于2020年4月建成,规划面积0.14平方公里,这也是全国最小的综合保税区。一年晋位20名,这个全国最小的综合保税区是如何做到的?
近期,一家做药材筛选、包装的进出口企业刚刚入驻综合保税区,绵阳综保区副书记刘安平正在忙着给这家企业对接相关装修事宜。“从企业签约、项目入驻到厂房装修、对上争取等事项,我们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不能引进来了就不管了,时刻要为企业着想。”据介绍,目前,绵阳综合保税区共入驻66家进出口企业,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安排了对口服务企业。
正是因为向签约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代办制”“保姆式”服务,一批像普思高端元器件、华汇电子等的项目,实现了签约两个月内即投产。绵阳综合保税区还搭建了“银政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协助企业申请奖励资金5000万元,全方位让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去年以来,绵瑜电子、重庆锐德等10家企业先后入区落地,达产后,年新增进出口值将达20亿元以上。
走进建立在四川斯菲提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共享实验室,这里有近红外光谱仪、膳食纤维仪等100余台(套)仪器,可以为绵阳综合保税区乃至绵阳的外向型企业提供检验检测、仪器研发、数据共享等服务。其中,近红外光谱仪就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这一研发成果也填补了国内的板块空白。
而加速推进保税研发、保税检测、保税维修等新型业态多点开花,这也是让绵阳综合保税区一年实现晋位20名的秘诀之一。在培育新型业态方面,绵阳综合保税区还完善了跨境电商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高效的跨境电商场站运营体系,年实现跨境零售商品进口额2000余万元。
据介绍,目前,绵阳综合保税区及其产业配套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瞪羚”企业1家。近年来,共获得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同时,利用有效的承载空间,重点招引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的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逐步实现“腾笼换鸟”。
面积最小、承载空间有限、地处内陆……即使有着众多限制,但绵阳综合保税区还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科技创新型综合保税区发展之路,成功实现大幅晋位。
下一步,绵阳综合保税区将坚持“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并举,“壮大规模”和“提升质量”并重,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富集的科技资源优势,持续开展“招院引所”和企业培育,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打造科技创新型综合保税区“样板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