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李先生(化名)因饮食不规律,偶有胃胀、消化不良等不适情况,一直自行服用治疗胃肠方面的药,但见效甚微,有时连续胃胀很多天都不见好,睡眠状况也越来越差,经朋友介绍到重庆东大肛肠医院就医,行胃肠镜检查后,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重度肠化。
重庆东大肛肠医院医生提醒,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并非真正的癌症,只是它有可能向癌转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往往能提示日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胃癌前病变状态有哪些?
1、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萎缩”并非胃体积的变小、萎缩,而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甚至消失,并常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甚至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
2、肠上皮化生(肠化)
肠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取代,胃黏膜中出现了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肠化生可分为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不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完全型大肠化生、不完全型大肠化生,胃癌风险与肠上皮化生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3、异型增生
又称不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轻度者经治疗常可逆转为正常,中度异型增生可能有部分呈长期稳定或缓慢加重状态,需要及时就医处理,而重度异型增生则有明显的恶变倾向,如怀疑癌变,则应及时手术或胃镜治疗,并密切随访。
如何防治胃癌前病变?
1、预防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上定居并持续引发炎症,这种慢性炎症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存在的Hp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的持续损伤和修复过程,这种反复的损伤和修复容易引发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可能发展为胃癌前病变,这些病变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胃癌。
2、改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水果、蔬菜类摄入,减少高盐食品、腌制食品、烧烤类摄入;不饮酒吸烟,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保证充足睡眠。
3、定期内镜监测
定期行胃镜检查,建议年龄>40岁健康人群,定期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对于低风险的萎缩性胃炎,建议3年随访一次内镜,伴胃癌家族史者则1-2年随访一次;对于高风险的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高质量的内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4、胃癌前病变治疗
对于组织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需行内镜切除治疗或者外科切除治疗。
重庆东大肛肠医院专家建议,胃癌是一个多步骤、渐进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发现胃癌的癌前病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生了却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却未能及时处理。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重庆东大肛肠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