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旧物制作实验器材,武汉90后老师荣获物理名师全国一等奖

九派新闻 2024-11-18 19:51:19

近视如何用物理学原理解释?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2024年中学物理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魏晓丽老师通过自制的眼睛模型和可调节水透镜,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探索视力矫正的科学奥秘。在此次活动中,魏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

11月12日,九派新闻记者见到了魏老师,她给记者演示了这一教学器材,展现眼睛视物和近视矫正的全过程。除此之外,她讲述了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故事、物理教学心得和对物理新课改的看法。

F灯清晰地显现在“视网膜”上。图/受访者提供

魏晓丽老师今年30岁,从教8年,已经带过5届学生。她告诉记者,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她时常带着学生做实验。她认为先要让学生看到,才能让学生去思考,肉眼可观的实验会让学生们印象更深刻。

她本次参加比赛的教学仪器分别模拟了眼球(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平行光和发散光线成像,将人眼视物的过程和原理进行了可视化。

模拟眼球视物的过程。图/受访者提供

通过实验,她向学生们揭示近视不仅仅是因为晶状体变形,也可能和眼轴前后径有关。在课上,她准备了配套使用的近视模拟设备。这是国内第一款双水透镜,它可以一面充当晶状体模拟眼睛,一面充当矫正镜片。这样一来,不用调节镜片距离,就能看到近视和远视的矫正过程。

学生动手体验近视和远视矫正的过程。图/受访者提供

魏老师说,这套教学设备已经迭代了5次,综合了学校老中青老师的多轮意见才最终定版。器材原料都是日常用品,很多是旧物利用,比如加湿器、激光笔、包装盒等等,总成本不超过一百块。

“其实做实验不一定要显得多么高大上,物理本来学的就是生活里的东西,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教学也不应该是‘满堂灌’,而是互动和生成的过程,更不是一场表演。”她介绍,学生们对实验器材的反馈很好,不仅学校准备推广,还吸引了全国很多老师们来观摩。

魏晓丽。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魏老师的成绩离不开她的刻苦努力。在从教头两年,她抓住学校“师徒结对”(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机会,不错过师父的每一堂课,旁听师父讲课再修改自己的教案。

在逐步搭建物理教学框架之后,她发挥自己具有亲和力的优势,和学生打成一片。

“我会跟学生示弱,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替我解答问题,学生还会很有成就感,会更有自信。”她说,她还打算不断丰富学科以外的知识储备,“怕被学生问倒了”。

未来的物理教学会向何方向发展呢?魏老师介绍,今年八年级物理发布了新教材,虽然她还没参与教学,但是已经早早进行了各种培训。

她认为,新课改有两大趋势。

一是注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版后的教材往往从问题引入,符合问题、证据、交流、评估的科学研究四部曲。魏老师认为,物理来自生活,因此她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注重跨学科实践,课本上有些章节会要求学生做跨学科实践,比如自制望远镜教具。“我认为真正的跨学科,是从物理跨向日常生活,从物理跨向社会。”她说。

0 阅读:24

九派新闻

简介: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