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关爱市民健康,共享美好生活”天津市健康巡讲活动2024年“健康大讲堂”第九讲日前在静海区开讲。本期健康大讲堂邀请到天津医院国际诊疗中心主任王凯为市民进行“预防骨质疏松人老腿不老”的主题讲座。大讲堂通过“津视融媒”直播平台进行同步现场直播,2万余名市民在线上观看了讲座。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世卫组织估计,50岁以上女性中约30%罹患骨质疏松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王凯主任提醒市民,骨质疏松症使骨骼变得脆弱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高风险人群日常要重视富含钙、维生素D、维生素K2的食物摄入、经常晒太阳、适量运动来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年龄≥65岁的女性和≥70岁的男性、50岁后发生过骨折的成人、患有甲亢等骨代谢异常的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易导致骨量丢失的药物都应定期监测骨密度,一旦骨量低下要积极治疗。
七成骨松患者有腰背痛
脆性骨折和骨密度是诊断指标
王凯主任说,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其中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至80%,严重时翻身、起坐、行走都很困难。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即可出现骨性疼痛症状。脊柱变形主要表现为身高缩短、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等,严重的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当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发展,骨量丢失20%以上即可发生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有的患者仅仅是一次小的磕碰甚至做家务时弯腰曲背就发生了骨折。骨折发生频率最高的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发生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脆性骨折史或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指标。只要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常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T值来判断。T≥-1为正常骨质、-2.5<T<-1为骨量低下、T≤-2.5则为骨质疏松,如果T≤-2.5合并一处或多处骨折则是重度骨质疏松。
“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抗骨松药物措施,两种措施贯穿治疗全程。”王凯主任说。基础措施第一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营养、合理运动、日晒,戒除不良嗜好等;第二是服用骨健康基础补充剂,包括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维生素D。第三是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跌倒。比如站起时尽量慢一点,避免低血压或站立不稳。必要时为老人配备拐杖、助行器等设备。抗骨松药物治疗则是根据患者检测结果针对性地服用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中药等。其间,每6个月至12个月要系统地观察中轴骨骨密度的变化,每1个月至6个月监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有助于评价药物疗效。
钙维生素D维生素K2
骨保护“三剑客”预防骨松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它分为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王凯主任说。初级预防针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二级预防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避免其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年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可控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缺乏体力活动、日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不足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如糖尿病、甲亢、类风湿等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物等。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王凯主任说,对于健康人群而言,从年轻时注意骨量积累、维护骨骼健康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第一,充足摄入钙、维生素D和维生素K2,它们被称为维护骨骼健康的“三剑客”。钙元素是骨骼和牙齿中含量最高的矿物质,每人每天喝300毫升至400毫升牛奶或者相当的酸奶、奶酪等奶制品可以满足每日一半以上的钙需求。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牛奶、深海鱼类。晒太阳很重要,每周3次至4次,每次30分钟至40分钟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保证骨骼健康。维生素K2能够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K2通常来自发酵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如纳豆、酸菜、牛肉、各种奶酪、鸡肉、猪肉、大马哈鱼。“饮食平衡、生活方式健康的成年人通常无需额外补充,生活中稍加注意即可满足身体基本需求。”王凯主任说。
第二,以优质蛋白质为基础,适量摄入脂肪,保持低糖、低盐、足量膳食纤维的膳食习惯,更适合老年人维护骨健康。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肉、蛋、奶、大豆类、鱼、虾等。
第三,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运动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及以上。
以下是讲座现场部分问题
问题一:骨质疏松和体型是否相关?是不是瘦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有钱难买老来瘦”,但并不是越瘦越好。体型偏瘦的老年人易患肌少症。肌肉减少和骨质疏松相互影响,因此老年人稍胖一些更利于骨骼健康。但体重指数在30以上的肥胖患者则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特别是老年肥胖女性骨质疏松症更为高发,这些人一定要关注血糖、血压、血脂,管住嘴迈开腿,积极控制体重,定期检测骨密度。
问题二:老年人夜间腿抽筋是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吗?
尽管骨质疏松症可以引起腿抽筋,但腿抽筋不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因此老年人腿抽筋并不一定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一定要有骨密度检测和血钙、血磷检查来支持。如果仅是血钙低,大概率是缺钙或者低钙血症引发抽筋,针对性治疗即可缓解。另外,夜间腿抽筋也是不宁腿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症状,需要鉴别诊断。
问题三:老年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补钙和维生素D?
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70岁以上的男性和65岁以上的女性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钙和维生素D。通常脆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需要额外补充,骨量低下的老人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仍不能提升骨密度,也可以适当补充。
记者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