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毛艺融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以来,投资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沪深港通的成交额屡创新高。2024年前10个月,沪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分别达到1363亿元和439亿港元,分别占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总成交额的7.3%和17.2%。
11月18日,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在香港召开,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监会、港交所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发表演讲。
《证券日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目前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正在筹备中,包括在沪深港通中引入大宗交易、将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这些优化措施落实后,将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提供更多机遇和选择。
发展壮大互联互通机制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展望未来,整个互联互通机制的创新将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香港国际化发展的含金量将会进一步提高。随着与全球经贸往来联系的加深,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内地企业必定会加快进入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对内地的投资也一定会持续增加。
陈茂波还提到,互联互通机制将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互联互通机制还会为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做出更大贡献。“未来,我们会鼓励更多连接不同市场的创新产品的发展。同时,也会鼓励更多国际企业到香港上市,为全球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机遇。”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未来将不断发展壮大互联互通机制,同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人民币业务生态圈的建设。
据余伟文透露,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与内地监管当局商讨债券通“南向通”扩容,包括扩大境内投资者的范围,如家族办公室、证券、保险等非银金融机构。
余伟文还表示:“我们也正在与内地监管当局探讨推动开放境内的债券回购业务,希望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的金融市场。”
巩固香港市场特色
与内地市场形成有效互补
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表示,香港发挥差异化优势,与内地市场形成互补,助力高质量发展,让海内外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
黄天佑解释称,第一个优势是市场的国际化,香港市场落实了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法规与监管制度对标国际准则,完善且具有透明度,让海外投资者更熟悉和放心。第二个优势是国际监管方面,香港证监会担任了多个领导决策角色,确保了香港在金融、科技等重大领域的监管制度有话语权,并采用领先的监管标准。第三个优势是投资产品的多元化。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互联互通机制已迎来十周年,下个十年,互联互通增量扩容将迎来更多可能性。
“在政策的支持和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升级。在产品覆盖范围、交易结算机制、投资者参与等多个维度,互联互通都极具生命力。”唐家成提到,互联互通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交易资金不断充裕,不仅推动了内地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开放,也提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的潜力无限。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互联互通不仅大力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成为了香港区别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最独特优势。
陈翊庭提到,目前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交易持有内地A股的主要渠道,有接近77%的外资通过该渠道持有内地股票。债券通、北向通也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主渠道,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交易中,一半以上是通过债券通进行的。10月份,沪深港通南向、北向交易的成交额分别创下了2800亿港元和5100亿元人民币的新高,再一次验证了互联互通模式的可靠和成功。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陈翊庭表示,未来,香港交易所将继续与监管机构、合作伙伴和市场参与者合作,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机制,为两地市场创造更大的共赢。香港交易所在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中国与世界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