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8日电题:未戒所里也有“放牛班的春天”重庆未戒所用“金钥匙”打开“心锁”
作者胡晓未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路了,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一首插曲的歌词,也是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所(以下简称“未戒所”)里每一位从事教育矫治工作的民警努力的方向,在未戒所里,民警既是执法者、教育者,也像是父母长者,全力挽救每一位失足青少年,帮助他们重返社会,重新生活。近日,解戒戒毒人员受聘当上了非遗老师,重庆未戒所用“金钥匙”打开了“心锁”。
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是重庆市唯一一所专门收治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11月初,重庆市未戒所教育矫治大队大队长蓝琴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来自解除戒毒人员小李。在信里,他说自己通过在戒毒所里习得的非遗叶雕技术,获得了叶雕技艺的认证,并成功应聘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担任兼职叶雕老师。在信的结尾,小李满是感激,如今他通过在戒毒所里学习的叶雕技术,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将中国传统非遗技术发扬光大,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希望。
而小李在信中反复提起的叶雕技术,则是重庆市未戒所今年启动的“非遗+戒毒”项目,既能让戒毒者专注当下,减轻心理焦虑,又能在技艺的磨炼中培养耐心和毅力,同时,传统文化的社群属性也有助于戒毒者重建社会联系,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高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再社会和创业能力。
“根据对未戒所里戒毒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开展的调研结果,我们将非遗项目确定为非遗叶雕、铜梁龙、禁毒皮影戏三种,来作为教育矫正载体开展教学设计,并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蓝琴说,小李作为未戒所“非遗+戒毒”项目的参与者,解除戒毒后,不仅没有复吸,还拥有了美好新生活,这对还在戒毒所里的其他戒毒人员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小刘你看,这是小李写来的信,他现在不仅能自力更生,还可以当老师教别人,所以只要你在这里跟老师用心学,下定决心戒毒,你的人生也会有一条不一样的路。”小李的成功让无数戒毒人员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未戒所民警兼心理咨询师莫娴也借此对戒毒人员小刘展开了心理教育。
未成年戒毒人员小刘刚入所时,对学习、生活毫无兴趣,且拒绝会见亲友,成了戒毒民警重点关注对象,随后民警通过认真查阅小刘的个人档案,从其个人成长史、吸毒经历、家庭情况等入手,全面深入细致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形成了一份量身定制的个别谈话方案。
“这种个别谈话方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把特别钥匙的雏形,每位戒毒人员都有一把对应的钥匙,钥匙对了,才能打开他们心里的‘锁’,并促成他们的转变。”莫娴说,要打开“心锁”,就要在个别谈话方案的基础上再发力,努力将“钥匙”从雏形进行完善,比如后期引入的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等。
莫娴介绍,在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初期,小刘构图杂乱,色彩单调,简单几笔就完成了一幅作品,这意味着小刘还是不愿敞开心扉,对生活的积极性不够。于是莫娴及时调整,在后面几次的团体心理治疗中,加入音乐疗法,心理康复等方式,渐渐打开小刘的心扉,并在后续的教学中,慢慢改变小刘的观念,使他走上正途,重启人生。如今小刘不仅有了自己的爱好和目标,性格也一改来时的内向,变得积极向上了起来。
“未成年戒毒人员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像小刘这样对未来丧失信心与希望的戒毒人员不少,但我们会全力挽救每一位失足少年,所以我们积极寻求与专业院校的专家合作,共同探索出一套符合未成年戒毒人员特性的‘五个一’个别教育法。”莫娴说。
据悉,“五个一”个别教育法是一份量身定制的个别谈话方案,通过精准对接每位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与个性诉求,实现个别谈话教育的精准高效。
据了解,自个别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未戒所共开展个别谈话4199人/次,通过此项活动,民警能及时掌握戒毒人员的各项情况,为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重庆市未戒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未戒所将坚持“非遗+戒毒”项目和“五个一”个别教育法,进一步加大教育矫治工作的力度,持续加强民警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兼职民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投入到教育矫治工作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