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8日电(叶艺琳)3752公里的曲折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闽在海中”道尽了福建和海洋的关系。2023年,福建水产品产量达800多万吨,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牡蛎、鲍鱼、鳗鲡、紫菜等六大优势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生动展现了耕海牧渔满粮仓的喜悦图景。
而“渔获满满”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八闽江海湖泊,用奋斗的双手服务水产研育繁推,他们就是福建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者们。
其中,由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林楠领衔的林楠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凝聚水技推广人才力量,探索“训”“帮”“带”队伍建设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标杆;并在承担全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技术性、研究性工作中,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今后更多水技推广工作者为渔民服务,为渔业服务,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方向。
初衷:“集中力量好办事”
2020年,林楠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下,依托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并于2023年获福建省总工会命名“福建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作为牵头人,林楠回忆起自己成立劳模工作室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集中力量好办事。”这一想法,萌芽于2019年的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那一年,代表福建省参赛的他,不仅获得了个人第二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还为福建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团队中仅有一人出色是不够的,大家的相互协作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林楠表示,虽然自己与比赛队友来自不同单位,从事水产领域的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特长,但三人取长补短,最终在团队奋力拼搏中摘获了大赛桂冠。
于是,在2020年获得了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建省金牌工人”称号后,林楠迅速行动起来,成立劳模工作室,将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优秀青年人才凝聚起来,不断放大和发挥工作室成员的优势和特点,以期为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领头人:躬身入局定方向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工作中一定要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作为工作室领头人的林楠对水产养殖中疫病防控的重要性、紧迫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而这源于他工作初期经历的一次突发疫情应急事件。
2017年初,漳浦、诏安等地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在起捕收获的时节出现了爆发性死亡。陆续接到养殖户反映的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随即组织专家技术团队第一时间深入一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毕业于免疫学专业且刚刚进入单位的林楠也跟随着团队前往现场。
经过采样、解剖、检测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专家和技术骨干们最终确认对虾大面积的死亡是由一种名叫“虹彩病毒”的新型虾类病毒导致的。在了解病因进行“对症下药”的过程中,专家团队不仅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养殖户开展防控工作,遏制病害传播,还以此为契机,向渔民讲授和指导对虾主要病害的防控技术,帮助渔民减少损失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抵御病害风险的能力。
此后,林楠对自己职业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立足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学和免疫学,锚定方向躬身入局,快速融入到水产技术推广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工作中。他牵头成立劳模工作室后,围绕渔业中心工作,继续以水生动物病害防控为切入点,持续加强产业技术服务。
工作室在充分了解渔民群众在苗种培育、养殖生产、病害防控、营养饲料等方面的需求后,不断加强科技服务手段创新,持续开展重点技术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推广。根据养殖一线特点,工作室还开发和推广了适合基层养殖场、养殖户使用的病害快速诊断试剂盒,并帮助建设基层病害检测实验室。2023年,该工作室在原有病害测报点的基础上,于重点养殖区增设大黄鱼、对虾、石斑鱼、海参、河鲀、鳗鲡、大口黑鲈等福建主要养殖品种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流动测报点14个,与基层执业兽医、安全用药指导员联合通过预测预报和分析,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在深化养殖群众关于“防重于治”的理念中,不断推进疫病防控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效,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为渔民增收、渔业增效保驾护航。
“训”“帮”“带”:百花齐放显风采
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在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中积极营造“学知识、赛技能”的良好氛围,今年3月,工作室参与举办首届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职工技能竞赛并获得优秀组织奖;10月,工作室又承办了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暨第三届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以培训竞赛为着力点,通过“训”出能力、“帮”出人才、“带”出经验,工作室不断探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新经验。
工作室成员邱西敏对于“训”“帮”“带”,他有不少感触:“林楠作为工作室的领头人,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了我不少帮助,当我作为‘零’经验选手参加技能竞赛的时候,林楠在理论和实操两方面都提供了深入的指导。”
今年3月,邱西敏首次参赛,便取得了首届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职工技能竞赛的第三名并获“福建省金牌工匠”称号;10月,参加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暨第三届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时又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工作中林楠会以他的先行经验给予我们指导,同时他身上的榜样标杆力量也会驱使我们不断前进。我们工作室在不断‘内卷’,大家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去提升自己。”邱西敏表示,明年自己也将牵头一个鳜鱼饲料驯化项目,通过项目将自己所学所长用到为渔民、为渔业服务的实践中去,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工作室中这种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以及前辈面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让9月刚刚入职的陈林子深感触动。谈及自己对于接下来工作的畅想,陈林子表示,自己将以前辈为榜样和目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服务渔业生产。
工作室还将“一盘棋”的思想推广到全省水技推广系统,把组织全省水技系统参加检测能力验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工作室依托福建省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实验室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将理论授课、实操培训和现场考核相结合,连续4年举办全省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对基层水技推广人员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检测技术指导培训,全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和服务渔民、服务渔业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就是需要有这样的集体作为标杆,树立一个榜样去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向他看齐。”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水根表示,接下来,总站将以劳模工作室为抓手,继续加强劳模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工作室真正成为单位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团队的方向标,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