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大讲堂丨陈野:宋代绘画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图像学文献

钱江晚报 2024-11-19 11:48:0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宋浩

11月15日,“2024悦读宋韵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潮新闻·钱江晚报、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承办,浙江图书馆协办。

作为“2024悦读宋韵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宋学大讲堂”第十一讲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陈野开讲,主题为“宋史研究的图像学取径——以宋代绘画为例”。

陈野以《宋画全集》收录的宋代绘画作品入手,探索从绘画图像的视角认识宋代历史的方法和路径,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以图像学还原宋代鲜活历史

《宋画全集》收集、拍摄的高精度图像达1100余件,山川林木、车马川流、人民精神气节均可见诸丹青之间。这些作品首先展现了丰富的宋代历史场景。

第一,宋画展现了真切具象的自然景象。

赵昌、范宽等人笔下的花鸟、山水,以细致的工笔画记录了宋代的自然景象。比如李嵩著名的《西湖图》(现藏上海博物馆)通过鸟瞰式构图,展现了西湖的全景,画面中包含了西湖的断桥、孤山、苏堤、雷峰塔等名胜奇境。

陈野在分享

画中描绘瞭望火楼等消防设施,反映了当时城市消防系统的完善程度,不仅展示了西湖的自然美景,还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的情况。这幅艺术作品堪称了解南宋杭州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料。

第二,宋画展现了深沉壮阔的家国情怀。

以《采薇图》《中兴四将图》《墨兰图》等作品为例,陈野分析了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李唐的《采薇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歌颂宋高宗之中兴业绩与不食金黍之气节。采薇是中国古典传统中的重要典故,陈野援引后世艺术评论,指出这幅作品展现了士大夫的忠贞不屈,如元代宋杞说,这幅画“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南渡降臣而发也。”

第三,宋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如《耕织图》《卖浆图》《晴峦萧寺图》《货郎图》等两宋绘画中有关于乡村生活、城市生活、农业生产、商贸活动等日常生活的丰富体现。苏汉臣的《货郎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一位走乡串村的老货郎,货郎车上挂满了帽子、围巾、布兜、小风车、拨浪鼓、花篮、糖葫芦、花灯笼等。

李唐(传)的《灸艾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述民间郎中扛着药幌、背着药箱,于田间地头为百姓治病的情形。

第四,宋画展现了活色生香的文娱活动。

如《歌乐图》《骷髅幻戏图》《杂剧图》中的文娱生活场景。李嵩的《骷髅幻戏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一个提线木偶(傀儡)艺人在演出,大骷髅手上提着一个小骷髅,对面的小孩子趴在地上看得津津有味,是南宋风俗画杰作。

第五,宋画中蕴含了观念意识的视觉表达。

如《诗经图》《孝经图》等有关道德教化观念的内容表达,“半山一角”构图等有关宇宙意识的形式表达,《枯木竹石图》等有关审美观念的表达等。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半山一角”构图,突破的五代、北宋的“大山大水”式构图,大胆只描绘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形成有无相对、虚实相应的布局,简约空灵,体现了南宋绘画在理学的影响下对人与宇宙关系的认识。

第六,宋画中体现了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

如体现民族交往的《昭君出塞图》,体现南宋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等。以马远《寒江独钓图》(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为例,陈野着重介绍了马远对日本绘画史上最大的画派——狩野派的影响。在技法的借鉴、意境的表达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日本狩野派众多画家都受到这幅作品的影响。

此外,宋代绘画提供了艺术图像介入宋史研究的空间和路径。

陈野说,图像学是美术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方法,当下日益受到重视。1939年,潘诺夫斯基出版了《图像学研究》一书,开创了对艺术主题和意义进行分析的图像学。以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为代表人物的瓦尔堡学派,成为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学派,影响深远。

技法与意境之外,探索宋画的艺术理论高度

当下有研究者指出,“所谓图像史学,主要是利用图像来研究历史和传播历史的科学,包括图像史料学和图像媒介史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指利用过去的图像(图像史料)来研究历史的科学,可称为‘图像证史’;而后者主要是指当下利用图像来传播历史研究和历史知识的科学,可称为‘图像传史’。”

具体到宋代绘画的文献意义,陈野指出,比如通过众多图像的谱系的缀合,可以贯通宋代思想史中内在的逻辑。

以“渔父”主题为例,《楚辞》中《渔父》一篇描绘“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形象,成为古代绘画的表现主题。宋代有许道宁《渔父图》《松湖钓隐图》等,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脱胎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渔父主题的作品。在渔父形象上,古代文人寄托了隐逸、高洁、超尘脱俗的表达。

渔父主题作品在后世文人画中不断重绘,如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明代仇英《莲溪渔隐图》,清代吴历《竹溪渔隐图》等等,成为表达高洁、超然物外的意象寄托。像渔父这样,众多的同类主题的作品,经由历史性的创作,形成了主题鲜明、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作品丰富、意蕴深厚的图像谱系。

宋代绘画在技法、意境创新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艺术理论高度。例如,郭熙的艺术评论著作《林泉高致》详细说明了宋画美学的主体精神,揭示了绘画与文人精神的关系。这些理论著作不仅为当时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指导,也为后人梳理了图像谱系的精神蕴含。

陈野表示,谱系的形成过程,是认同的复制与强化的过程,文明特质、思想观念、文化精神等均于此发生、维系、定型、深固。因此,绘画作品因其视觉表达的形象性、线条色彩的易感性、形式美感的生动性、创意思维的敏锐性、社会传播的广泛性,直观鲜明、活力充盈,具有优于文字文献系统的普及和教化作用。

龚延明教授主持宋学大讲堂。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