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9日电(杨宗盛)近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举行“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各级新闻媒体走进公安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广西基层警所及民警在工作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地处越城岭下、湘江之畔的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不仅山清水秀,更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才湾派出所大院的沧桑古井见证了惊心动魄的湘江战役与红军英勇革命精神的同时,也记录着才湾派出所一代代民警以所为家、以民为天的爱民情怀。
1934年寒冬,湘江战役的脚山铺阻击战打响前,红军部队在才湾村驻扎,红军战士在一口“冒水井”里帮老乡打水挑水,乡亲们用井水给红军烧水做饭,为伤病员清洗衣物用品,演绎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
1982年,才湾派出所成立,首任所长蒋端生和战友们用实际行动传承湘江战役精神,齐心协力守护一方平安。当时的交通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公路,更没有交通工具。民警们只要接到报警求助,哪怕翻山越岭,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如此下来每年磨破的鞋子都有好几双,民警们也正是凭着“铁脚板”精神赢得了信赖和支持。
该派出所建所初期,为方便群众用水,民警与附近村民共同将院所里的地下泉水开挖出吊水井,几经修缮取名“连心井”。建所20周年时,警民团结一心,在院子里又种下一棵寓意着朴实无华、不忘本心的朴树(也称相思树),寒来暑往,小树苗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连理树,更成为才湾派出所“铁脚板”精神的源泉和象征。
42年如一日,才湾派出所成立至今,一代代民警始终坚持“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书写忠诚、用真情温暖民心”,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护卫着桂北山乡的红色热土。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指引,该所不断探索适应才湾地域特点的乡村治理模式。才湾镇地广人多且居住较为分散,治安形势复杂,民警们深知只有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才能真正服务好人民群众。依然坚持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在阡陌之间,在村民家里,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
2023年春天,87岁的独居老人蒋奶奶在乘车回家途中弄丢了装有几十年全部积蓄、给弟弟治病的救命钱包,老人特别痛苦绝望。才湾派出所所长蒋远名得知情况后,安慰好老人的同时马上安排警力,兵分两路展开排查工作。由于公交车监控视频画面非常模糊,在克服多种困难后,经过办案民警逐帧分析排查,连续数小时的细致工作,最终找到了救命钱包的拾得者。
当办案民警把追回的钱包归还老人时,深入了解到她自幼手、眼残疾,丈夫和儿子早早离世,靠国家低保艰难维持生活,大家便经常利用下乡的机会,带着米面来看望老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老人家逢人就说:“有派出所这些亲人,我真是好福气!”
为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才湾派出所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在科技助力“智护”平安的基础上,以群防群治,促一方平安。“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天网+地网”双线融合,警民携手构建出立体化的治安巡防体系,以“全国文明村”南一村委为试点,充分发动群众,组织党员、复退军人、治安积极分子,成立“红马甲”义务巡防队。特别是毛竹山村的义务巡防队,在维护治安、法治宣传、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游客中传为佳话。
“能为村子的平安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自豪。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建设美好家园。”毛竹山村红马甲义务巡防队队员王德金说。
才湾镇面积359平方公里,人口6.3万余人,有16个村委272个自然村、1个社区,赐佳鞋业、九提香米业等400余家企业以及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毛竹山村、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等20余家景区均属于该所管辖。为保一方平安,护航经济发展,才湾派出所专门设置警企服务联系工作室,在企业建立警企共建联络点,组建护厂队、护园队,按照企业所在区域,由辖区驻村辅警履行“为民服务员”和“消防安全员”职责,定期走访,为辖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同时,为做好新老民警的“传、帮、带”,才湾派出所就把相思树作为新警拜师的“仪式树”。年复一年,相思树见证了一对对情深意浓的“严师”“高徒”。有新警员入所,所长都会亲自带领他们前往祭奠革命英烈,并邀请“五代守墓传承人”老党员蒋石林为他们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更好地融入乡村治理,才湾派出所还根据地理优势打通院墙,联合毗邻办公的镇法庭、司法所、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共同打造“红色政法小院”,建立起“134”高效工作机制,搭建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行、一平台调度、一揽子解决的基层治理服务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只找一人”,让政法职能部门无缝对接。今年以来,该所辖区共排除风险隐患47个,化解矛盾纠纷92起,化解率98.4%,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连心井水清又清,相思树下警民情,全州县才湾镇派出所民警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无穷的工作动力,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用忠诚和奉献,初心与担当,代代接力守护着广西“北大门”这片和谐美好、充满希望的红色热土的稳定和安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