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9日电(尧欣雨)“四川艺术基金每年资助将近百个项目,如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剧目大奖的川剧《草鞋县令》,及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努力餐》等。”近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副主任蔡坤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许多艺术创作者和青年艺术工作者缺少展示自己的平台。基于此,四川艺术基金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创作平台,并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让艺术创作得以交流交融,令他们得到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意得以展示、推广和宣传。
蔡坤伟出生于1977年9月,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副主任,现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我此前曾在四川省川剧院工作近20年,在传统文化的管理和业务工作方面都有所涉猎,这段经历也为我后来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蔡坤伟看来,自己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了解舞台背后的故事,更加理解艺术创作者的困惑、困难及容易遇到的问题,并从工作上给予更多支持。
“四川艺术基金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育青年艺术人才。我想为青年艺术家们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于是,2023年,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指导、四川省剧目工作室主要领导共同努力下,启动了四川艺术基金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孵化项目。
“这个孵化项目主要是把四川艺术基金资助的剧本放入剧本库,各大院团、企业团队、艺术团队都有机会使用剧本进行孵化。其中,项目主创人员,包括音乐、舞美、演员等都是青年,他们能够组成团队,通过简单的‘服化道’展示作品,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呈现效果。若是作品被评估有潜力,后期我们还会进行名导名演的打磨提高,让作品成为精品。”蔡坤伟认为,这是一种培育青年艺术工作者很好的方式。
“四川艺术基金资助的对象不仅有大型创作项目、展示、展演、展览,还包括青年艺术人才培训班等,资助方式多样,涵盖面也很广。”于蔡坤伟而言,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型舞台艺术创作,其在四川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出了很多精品,也包括不少创新作品,如杂技剧《兵工厂》。“大家平时看的杂技是简单的、技巧性的,而杂技剧《兵工厂》却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杂技的形式呈现,我认为,这样的创新能够更好地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
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工作期间,蔡坤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身体力行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身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的蔡坤伟,正着力探索非遗与戏剧之间的创新合作。“我希望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让非遗元素在戏剧作品中得到新的诠释和展现,这也是一个挑战和实践的过程。”
“在非遗的现代转化中,我认为传统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又要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传承、发展和创新。”蔡坤伟建议,要将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运用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上,让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并将当代的审美和市场需求相融合,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和喜爱上传统文化。
2024年正值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成立60周年,作为曾经的四川剧目人,蔡坤伟说:“四川省剧目工作室未来可期,我曾见证它的发展,期待它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坚持内容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拓展演出市场与宣传推广,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四川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为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