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天蓝、孔雀蓝……圆明园考古现场出土了各式各样的蓝色琉璃瓦。最近,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揭秘了这些精美蓝色构件的配方——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特殊配比的进口瓷釉,尽显皇家建筑用料的考究。
“近年来,我们在圆明园的大宫门、养雀笼、远瀛观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被埋在废墟下的建筑构件,特别是筒瓦、板瓦、鱼鳞瓦、装饰构件等建筑琉璃。”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金和天说,这些琉璃瓦除了常见的黄色和绿色,还有少量正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系的,“目前,北京地区清代皇家建筑中的蓝色琉璃瓦出土数量较少,相对烧制工艺也更难。希望利用科技分析手段,解开蓝色琉璃的成分配方,摸清其胎体、釉面的原料。”
5月,9块清乾隆时期的蓝色琉璃瓦残片被先后送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市考古研究院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在X射线荧光光谱仪下,琉璃瓦的胎体呈现细致的颗粒,“不同于明代和清代初期使用黏土,乾隆时期的圆明园琉璃瓦已经开始掺入高岭土。”金和天说,这种原料松软洁白,烧出的琉璃瓦细致程度堪比白瓷,“我们还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釉面,利用热膨胀仪对部分琉璃瓦的胎体进行了烧成温度测试。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蓝色琉璃瓦的釉面是用进口材料混合国产钴料,制成青料烧制的。”
金和天解释,混合中西材料,目的是调配出最满意的蓝色。“可见当时建造圆明园时,工匠不惜从国外进口用料,用料都是非常‘任性’的。”
科技助力下,更多的圆明园出土文物有望被详细“解读”。如园延清堂遗址出土了一件粉彩地砖残件,绘有蓝色、红色、黄色的精美花纹。“粉彩是釉上彩,极易磨损,延清堂大殿铺设这种地砖,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奢华。”金和天说,对粉彩地砖的剖面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砖面上的蓝色颜料成分与蓝色琉璃瓦的釉面成分相同,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圆明园建筑用料的讲究。“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分析更多彩色釉的配方,希望能够复原一件完整的粉彩地砖,让更多人看到圆明园建筑最真实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