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王崟欣
厕所,常被看作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上周,上海公布的一份获奖名单,却将评奖对象对准了厕所。在2024年寻找上海“最美厕所”评选中,上海公开选出30家“最美厕所”和10家“特色厕所”。
媒体相关报道。
为什么要评选“最美厕所”?
厕所,是观察城市的一扇窗口。公共厕所建得好不好、数量够不够、位置方不方便、打理得干不干净,都直接影响人们的体验感,决定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在2024年寻找上海“最美厕所”的名单中,有的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有的设施体现人性关怀,有的氛围突出艺术气息。这些有颜值、有温度、有特色的“最美厕所”,博得了不少市民与游客的好感。不只是上海,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日益重视厕所建设,各式各样的特色公厕相继涌现。厕所,已经成为人们观察、感受一座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的窗口,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厕所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人们的日常所需,厕所建设向来是城市工作中的大事。公共厕所往往因需而设,有公厕的地方往往意味着较大的人流客流,相应也就意味着较强的商业价值。同样一块地,是多租出去一间店铺,还是用来建设厕所?厕所规划与建设,反映着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厕所管理,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水平。从“厕所革命”到“最美厕所”,公共场所上厕所已不再是难事,厕所外观也越来越精致。外在好了,里子如何?规划建设好了,后续的维护和运营如何?有城市为每座公厕设立了厕所长,由街道干部担任;有城市将智慧系统引入厕所,市民在手机上就可查看附近公厕的位置、使用情况……厕所的管理与服务,折射出城市的治理水平,也彰显着城市的温度。
对最美厕所的评选,更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开放心态。语言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一件事的态度——“更衣”“出恭”“如厕”,古人用诸多文雅的词汇来指代上厕所。现代社会,家长教育孩子“吃饭不提上厕所”;公共场合,大家会用“方便一下”“去洗手间”,以示对周围人的尊重。垃圾站、公共厕所,对待这些传统观念中“藏污纳垢”场所的态度,恰恰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评选“最美厕所”,传递的是一项信号,是对重视厕所建设的相关方的一种激励,是把人民所需放上“台面”的一种底气。
归根结底,小厕所背后是大文明、大民生。回顾上周,“人民城市”在上海成为高频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沪举行,围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天的热议。年底将至,上周,上海多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布建设成果——“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项目,公开了全新升级的全市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服务地图;“新建30家社区护理中心”项目,同样公布了全市84家社区护理中心名单……今年上海实施的10方面3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全部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民办实事项目满意度调查问卷也已上线,面向全体市民征求意见。
期待未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最美厕所”“最美垃圾站”,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具体而微的现实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民城市的要义,正体现在这点点滴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