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东|传承三百余年,潍县萝卜成为文化符号

齐鲁壹点 2024-11-19 20:58:35

入口脆甜,后有辣味涌上,霜降以后,潍县萝卜成为潍坊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将萝卜当水果吃,甚至如今萝卜论“根”卖,却是潍坊独有的“景”。

潍县萝卜俗称“高脚青”或“潍县青萝卜”,因原产于山东潍县而得名。作为潍坊农产品的代表,潍县萝卜有300余年栽培历史,有谚语称“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的萝卜皮”,与其说是带有“对比”味道的谚语,不如说是老百姓将三者归于同类地理标志的美好愿望。

脆甜赛水果

有“水果萝卜”之美誉

潍坊境内有青萝卜、白萝卜、伏萝卜、大巴萝卜、红萝卜、胡萝卜等多个品种。通常所指的潍县萝卜指青萝卜,品种为二大缨,其外形呈圆柱形,细而长,皮色深绿,白色部分仅占通体四分之一,当地人俗称“高脚青”或“青萝卜”。

潍县萝卜从叶到根都能吃,就连间下来的萝卜苗、掰下来的萝卜缨都浪费不了,当地人买回家做成爱吃的小豆腐、包扁食、包“锄刃”,很受欢迎;深秋刚下来的小青萝卜,辣味十足,生吃或“拌三生”(青萝卜、青椒、芫荽切成细末,用麻汁调拌),非常可口。

潍坊萝卜有很多吃法,艺术的吃法当数生吃。生吃萝卜,首先要会切,老潍坊人都会一门独门绝技,竖着几刀下去,萝卜一劈八瓣,切成长条掰着吃。熟做可熬、炒、炖、炸、调,吃法多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萝卜,这口赏心悦目的脆甜潍县萝卜,得益于潍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北邻渤海湾。北方秋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潍县萝卜积聚糖分的最佳时刻,沿海区域足足的降雨量又保证了潍县萝卜水水灵灵,爽脆多汁,同时土地又多沙质土壤,有机质磷、钾含量较高,万事俱备,正是萝卜喜爱的“梦中情家”。

温补胜药方

有“小人参”之称

潍县萝卜不仅味美,且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

当地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找医生把药拿”“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地爬”“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冲上一壶热腾腾的茶水,再吃上一口辣中带甜的萝卜,这就是一代代潍坊人秋冬季节的“味道”。

据科学检测,潍县萝卜肉质根中含还原糖3%―3.5%,可溶性固形物6%-7%,维生素C每百克含量30毫克,含淀粉酶260-280酶活单位,干物质7%左右,另外还含有钙、磷等无机盐类成分。大量维生素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草纲目》中对此记载说:“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生食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理气降浊等功效。《医疗本草》曾专文介绍潍县萝卜,说它“利五脏、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温中顺气……”此外,生吃萝卜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增强对癌症的免疫力。

因此潍县萝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种植历史久远

郑板桥曾为它代言

潍县萝卜种植历史十分久远,清乾隆年间的《潍县志》就曾对其有记载,潍县萝卜“青者最良,遐迩知名”。可见当时的潍县萝卜就已经是潍坊的“知名产品”,得以被载入册。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潍县萝卜也极为推崇,可以说是潍县萝卜的“实名代言人”,留下了《还礼戏钦差》的传说,“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便是出自于此。

清代潍县著名学者、金石学家、诗人郭麐写过一首《高脚青》:茅屋绳床户不扃,桔槔汲罢坐畦町。几人饱食腥膻厌,来问园中高脚青。诗中的“高脚青”也便是潍县萝卜。

生于清末的潍县乡贤裴星川在他的《竹枝词·咏潍县萝卜》中,就非常自豪地流露出对家乡萝卜的钟爱:“潍县萝卜久驰名,消食化痰善养生。叫卖声声甜又脆,清新悦耳富诗情。”

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人家,从他们的笔下、口中传出了带有“拔出萝卜带出泥”乡土气息的潍县萝卜文化。比如,在潍坊当地广为流传的《萝卜仙子的民间信仰和传说》《“萝卜憨”娶媳妇儿》《龙脉神泉与萝卜仙祖》《吃萝卜喝茶的来历》等,更是以食载道,以食寓道。

由于种植历史长,潍县萝卜已经从狭义的蔬菜变为带有潍坊印记的文化符号。经年累月的发展与变化让潍县萝卜逐渐焕发新生,“高脚青”的辛辣或许已经不符合大众的口味,但在这一根小小的萝卜背后,承载着潍坊人几百年的奋斗与发展,无论从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在潍县萝卜的见证中,蓬勃向前。近年来,潍坊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使潍县萝卜产业迅速发展。在这片有着三四百年萝卜种植历史的昌潍平原上,潍县萝卜文化历经播种、生根、发芽等,逐渐成长为一种特色文化。潍坊人种萝卜也种出了大名堂,萝卜为媒,节会交友,潍坊人将萝卜做成了产业,做成了文化,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领悟,真正实现让潍县萝卜的文化声名远扬。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孙雪婷潍坊报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