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二百多年里,英国作为主要参战方参加的战争,它就没输过。 关键是很多战争中,它并不是实力上明显优势方。 拿破仑战争中,在拿破仑的胁迫下,一度整个欧洲大陆都在封锁英国,持续达5年之久,人家愣是能挺得住。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得让普鲁士、奥地利当炮灰去拼拿破仑,让西班牙的泥沼拖住拿破仑,让沙俄广大的腹地去耗拿破仑,关键是还能腾出手来去北美烧了一把白宫,让美国彻底断了吞并加拿大的念想。 然后就是英俄大博弈。在从巴尔干到中东到伊朗到阿富汗到中国新疆,英国在沙俄扩张的各个方向都针锋相对,始终让沙俄的国界与暖水港保持100公里以上的距离。 在此期间,由于左宗棠打赢了新疆之役,让英国人看到了在远东通过清帝国的力量遏制沙俄扩张的希望,开始全力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 这是英国在19世纪唯一的战略失误。后来日本顶替了清帝国的角色,而且干得不错。 克里米亚战争那会儿,沙俄可怕得如同一个怪物一样,当时的沙俄实际控制了亚欧大陆2/3的地区,半个阿富汗、半个波斯、半个巴尔干都在它的控制下,沙俄跟奥地利和普鲁士还有三皇同盟的协定,简直是欧亚大陆霸主般的存在。英国人愣是敢揍,说揍就揍。如果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人败了,那么现在半个巴尔干和半个土耳其可能都是俄国人的了。 德国统一后,在俾斯麦的一手策划下,德国一边拉拢奥匈和沙俄,一边拉拢意大利,形成了三皇同盟和三国同盟,就是为了孤立法国。 这让法国苦不堪言,除了倒向英国别无办法,不得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英国妥协,包括让出了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在手,英国人就是抓住了亚欧大陆的睾丸,这也是后来日俄战争期间沙俄舰队不得不绕道好望角的原因。 一场布尔战争,花了英国14亿两白银的军费。而沙俄此时又趁着八国联军侵华吞并了东北,国士无双李鸿章又收了卢布,疯狂配合沙俄在东北划租界、修铁路。元气大伤的英国眼看自己围了百年的北极熊就要走出笼子了。 这时,它又收了日本这个小弟。 在英国除了直接出兵以外所有手段的支持下,日本打败了沙俄,保住了东北南部。 说句实话,日俄战争的最大获益者,是中国。 而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恼怒德国人袖手旁观,只保奥匈不调停英俄,结束了俄、德自拿破仑时期就结下的传统友谊,果断倒向了百年仇敌英国,使得英国在一战开打时坐拥法、俄、日三大强国盟友。而德国只有奥匈一个铁杆儿。 然后就是德国为了自己的同种盟友奥匈的利益,拒绝了意大利提出的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领土要求,英国又无耻地拉拢意大利,意大利倒戈,德国一时间四面皆敌。 后来的一战,虽然英国+法国+沙俄+美国这四大强国的陆军面勉强跟德国打了个平手,但又赶上德国国内乱了,英国人又捡了个超级便宜。 然后英法联合排挤美国,主导了美国人提出的国联,又称霸了二十年。 虽然二战打掉了英国人的霸主地位,但英国非常识趣地倒向了美国人的怀抱,大树底下好乘凉。而对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英国表现出国际关系中难得的大度,然后也留下了殖民地分割后的仇怨。 然后就是马岛战争,在工党毁掉帝国海军的前夕,马岛战争爆发,还未被工党拆掉的几艘航母拯救了英国的尊严,英国海军又重回正轨。 战争期间,法国断了对阿根廷所有的军事供给,连配件都不卖,要知道,阿根廷一共才买了五枚飞鱼。要是有五十枚,战争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这二百年间,英国不管打什么仗,都是多打少,都有盟友支持,都是力量优势方,都会从战争中获益,损失都不是最惨重的一方,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