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一天,阳光明媚,赵匡胤在鸟语花香的后花园拉起弹弓对准了一只鸟雀,正在他准备准备弹

一天,阳光明媚,赵匡胤在鸟语花香的后花园拉起弹弓对准了一只鸟雀,正在他准备准备弹射之际,一侍从来报说:“陛下,大臣张霭有紧急国事求见。” 赵匡胤一听,马上放下弹弓,去接见张霭。 张霭是福建崇安人(今武夷山市)。 张霭低头双手奉上奏章,赵匡胤急急接过来,打开翻阅着,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烧,他扬起手臂将奏章狠狠扔到地上,大声呵斥张霭说: “屁大一点的小事也来烦劳朕!你为什么说谎来扫朕的兴啊!” 张霭看着怒气冲冲的赵匡胤不以为然,他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 赵匡胤一听更加愤怒了,他随手抓起一把斧子,抡起斧子,用斧子柄照准张霭的嘴巴狠狠击打了过去。 鲜血从张霭的嘴巴里流出,染红了他的牙齿,他张了张嘴,有两颗带血的牙齿伴随血滴滚落在地上。 那张霭是个直脾气、硬性子,他一声不吭,剧烈的疼痛也没有让他呻吟一下。 看着地上的牙齿,张霭慢慢俯下身,捡起来放在怀中。 怒气未消的赵匡胤看到这一幕,有些不解,就问张霭道:“你捡拾牙齿藏在怀中,难道是要留下证据告我吗?” 张霭回答说:“臣无权、也不敢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 赵匡胤一听,所有的怒气一瞬间都消失殆尽,他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他想到这位大臣廉洁自律,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顿感十分亏欠,就立刻下令重赏大臣,来弥补自己的歉意。 从此赵匡胤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张霭提拔重用,拜其御史中丞。后张峤官拜大理寺丞(即大理寺的第三把手)。 此事件被司马光记录在《涑水纪闻》里: “宋太祖方弹雀后苑,霭亟请入奏事。及见所奏乃常事,太祖怒,霭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太祖色愈厉,引斧柄撞其口,坠两齿,霭徐拾之。太祖曰:“欲讼朕耶?”霭曰:“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耳。” 史官到底有多厉害,竟让皇帝如此顾忌? 张霭说的史官指的是起居注官,这是古代专门真实记录帝王言行的官职,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对帝王的言行举止做好记录载入史册,无论帝王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都要照实记录下来,以便后人评价。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而对于史官的记录是不允许皇帝查看的。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一直想当一个千古明君,为以后的帝王做好表率,他也希望大宋历代帝王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成为开明的皇帝,使大宋王朝经久不衰。史官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也约束大宋后来的帝王们,因而他对史官是很尊重的。 赵匡胤对臣民、对后人自然想保持自己的好形象,对史官每天的记载都很顾忌,渴望自己好的一面被记载下来,更担忧坏的一面被记载。通过那件事赵匡胤很佩服张霭,因而向张霭赔礼道歉,“赐金帛慰劳之”。 相比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算是抱诚守真的了,随着朝代的更迭,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官消失了,奸诈拍马屁的人却变多了,他们为了讨好当朝天子,就进谗言让他们修改历史,向人展现自己好的一面。 到了明朝朱棣时,他为了使自己即位的合法化也篡改了历史,反复修改《太祖实录》、《天潢玉牒》为后世子孙开了不好的例子;到了大清朝,修改历史的现象就更多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实录》有过五种不同的版本,皇太极的实录也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