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防心梗!怀疑心梗等待救护车时该做什么?

金羊网 2024-11-20 22:38:23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广东当天迎来了突然降温。心血管专家提醒,冬季是心梗高发季节,任何年龄段出现胸痛症状都不容忽视。若突然胸痛怀疑心梗,等待救护车时该做什么?专家提醒:牢记3步!

中青年也要警惕心梗

11月11日傍晚时分,当许多人正在准备网购冲刺时,43岁的钟先生(化姓)突然感到胸口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上,几乎无法呼吸。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痛,但随后疼痛愈发剧烈,甚至蔓延到了他的肩膀和后背。

李先生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服用了家中备用的速效救心丸,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迅速为他进行了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是急性心肌梗死。

救护车快速到达广东省中医院,经过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等一系列紧急救治,钟先生的冠状动脉得以重新开通,心肌细胞得到了及时的氧气供应。虽然经历了生死一线的考验,但钟先生成功脱险,日前康复出院。

康复后的钟先生连连感叹:“没想到我才40出头也会心梗!幸好我家有老人,平时有留心科普,懂得识别心梗、及时呼救,非常重要!”

据介绍,像钟先生这样的中青年突发心梗,近期在广东省中医院已接诊了不止一例,年龄都在30-50岁之间。

留意这些预警信号,识别心脏的隐秘呼救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介绍,心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等。这些高危因素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引发心梗。

据统计,50%~80%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症状,常见的有:胸闷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会伴随出大汗,甚至晕厥。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如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疼,甚至牙疼、腹泻等。

“心脏就像一个日夜不息的泵血机器,如果血液流动被血栓阻塞,周围的心肌细胞就会缺血缺氧,就像鱼离开了水。所以这种胸痛,可能会让人感到胸口像被一块巨石压住。”邹旭提醒,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重视这些预警信号。不要以为心梗是老年人专利,当下许多年轻人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久坐不动,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

心梗急救牢记3个步骤

当怀疑遇上心梗,应该如何做?

首先,要牢记2个“120”。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当拨打120后,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前来救护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怎么做?

(1)保持冷静:等待时保持冷静,让身体尽可能地放松,避免任何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动作。

(2)可先服用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等改善胸闷痛症状。

(3)配合接受专业治疗:当救护车呼啸而至,心电图监测、血液检查、快速评估,每一步都在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关键信息。如果条件允许,介入手术治疗将迅速启动。要积极配合,把握120分钟抢救生命的黄金窗口。

运动+晒太阳,心梗预防康复都有用

邹旭教授提醒,养心护心,从日常生活就要注意。而对于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人群,更要注重日常保健。例如心梗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油腻、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控制饮食总热量,保持适宜的体重,避免过度饮食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此外,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梗患者整体的心肺功能,但如何运动需要遵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常见的方式以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频次和持续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讲求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运动前需进行热身,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而对于预防心梗的普通人群,适当运动更是主动增强心肺功能的保健方法,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

邹旭还提醒,多晒太阳多出汗,是最简单易行且免费的护心方法。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液的排泄有助于人体的代谢。通过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对阳气虚弱的人来说,能够帮助采阳补肾、鼓舞阳气,让人精力充沛,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是中医汗、利、通三种治法的结合。这对控制心梗的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也有极大好处。

养心食疗方

五指毛桃丹参饮:五指毛桃20g,丹参10g,陈皮5g。洗净后煮水代茶饮用。适用于胸闷且痛,气短,乏力,爬楼梯加重等症状。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五指毛桃具有益气补虚,健脾祛湿的功效,而且补而不燥,非常温和,特别适合虚不受补的患者。

邓老健心汤:红参10-15g、陈皮3g、田七5g加少量瘦肉炖汤服用。适用于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心悸、气短、喘息,以及形寒肢冷等不适。

黄芪田七炖乌鸡:黄芪20g,田七10g,陈皮5g,鸡半只。可补血养心、益气安神,适用于头晕眼花、心悸、乏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文|记者林清清通讯员张靓雯

图|视觉中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