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陈立非]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后,岛内联想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曾点名台当局应废除美国牛肉禁令、放宽美国猪肉莱克多巴胺(瘦肉精)残留值,担心未来美国将进一步推动美牛和美猪出口台湾。
进入第二阶段谈判
据台湾《联合报》11月20日报道,国民党“立委”王鸿薇19日在质询时,对美国总统大选后所谓“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进度表示关切。台“行政院长”卓荣泰回复称,“目前还在进行当中”。王鸿薇接着表示,她听到一个信息,美国在讨论台湾地区进口美牛、美猪的障碍,要求台当局进口美国牛绞肉,另外美国猪肾的莱克多巴胺容许值现在是0.04ppm,传出台方同意提高一倍,而且赖清德已经点头答应。卓荣泰则模糊地回应称,“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正在进行第二阶段谈判,包括环境、农业与劳工三个方面,前一段时间因为美国总统大选,双方没有持续讨论,“目前没有谈到(上述问题)”。他还称,“国际标准就是台湾的标准”。
台“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仅表示,台当局同美方均盼望推动农产品贸易,长期讨论彼此关切议题,并依国际标准及科学证据评估,“都是常规工作”。
所谓“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是台湾当局与美国于2022年6月1日启动的一项贸易协定,2023年6月1日双方在华盛顿共同签署首批协议。台湾联合新闻网称,首批协议尚未生效,台“经贸办”希望今年年底前完成,但仍要看美方内部程序。据了解,“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第二阶段实体会议于今年5月在台北展开,但台“农业部国际事务司副司长”洪晓君称,这次实体谈判没有提到美国牛猪输台的标准。台媒称,双方第二阶段已进入农业谈判深水区,美方持续关切美猪和美牛进口开放。曾参与讨论的人士透露,相关议题讨论已久,但特朗普上台后,贸易谈判代表、方向都会转变,甚至“倡议”能否持续都是个问题。
民众质疑“严格核查”
2020年8月底,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无预警宣布,开放美国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莱猪”)以及30个月龄以上的美国牛肉进口,并自2021年元旦正式生效,在岛内引起强烈不满。台“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曾志超撰文称,其实台当局自从开放猪肉进口后,美国一直是岛内首要进口猪肉来源,台“农业部”数据显示,2009年美猪在岛内创下2.27万吨的纪录,之后在加拿大、西班牙以及丹麦等国的竞争下,美猪的市场占比才开始下滑,但仍位居主要进口地之一。不过,由于岛内民众认为“莱猪”威胁健康,开放进口后,美国猪肉销售立即崩盘,开放前的2020年还进口1.57万吨美猪,2021年开放后仅剩1943吨,2022年更只有847吨,2023年恢复到1.16万吨。
对于民进党当局承诺的“严格核查”,岛内也心存疑虑。台湾《中国时报》称,民进党当局开放美猪进口前,时任“行政院长”苏贞昌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赴美查厂是开放美猪的必要条件。然而民众党“立委”陈昭姿今年2月披露称,岛内公务员的报告信息网“一件美猪查厂案报告都没有,难道是机密吗,还是有不可告人之处?”曾志超表示,苏贞昌承诺的“逐批查验”政策已持续至今,但只有开放“莱猪”前两年如此,之后抽查比例随即降为20%—25%。
今年8月,台湾中时电子报又报道称,“消基会”6—7月调查市面上出售的600件猪肉相关食品,发现仅2件产地标示为美国,质疑“美猪到底去了哪里”,担忧有业者擅改产地标示“洗产地”。这种担忧并非不合理——去年,曾有两家公司涉嫌将进口的美猪切片后另行包装,并将猪肉产地替换成加拿大或英国。但民进党当局官员还开脱称,这不是“洗产地”,而是“标示不实”。
被施压开放市场
美国方面,则一直向台湾施压。今年3月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4年对外贸易壁垒评估报告》,列举台湾设置的两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之一就是美猪进口问题。和过去3年一样,报告持续关切台湾对于进口美猪须落实原产地标签,以及标示莱克多巴胺残留容许量的要求,声称这种做法“不正确地暗示美国猪肉产品(包括含莱剂者)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报告认为,这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并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关切。在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防疫壁垒部分,报告提到台湾2021年解除部分美牛禁令,但还未解禁牛绞肉进口,以及对某些美牛内脏实施繁琐的进口检查。美方持续敦促台当局全面开放对美牛及其产品的市场。此外,针对台湾地区自2015年12月起禁止生物科技食材及相关加工食品被用于校园餐点,美方对此做法的科学基础表示“关切”,称将持续敦促台当局废除禁令。
中时电子报此前发表社论称,美国对外贸易的态度向来如此,不能让美国业者无拘无束赚钱就叫“贸易壁垒”,能让其自由获利的才叫“自由贸易”;符合美国利益的才叫“公平”,损及美国利益的就是“不公平”,全站在美国自身利益考虑。文章称,民进党当局猛打“抗中牌”,搞得两岸关系紧张后又一味依赖美国,甘愿成为美国“抗中”棋子,对美国老大哥俯首听命,不顾民怨沸腾也要开放“莱猪”,开放之后又无法有效管理,民众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