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据《苏州新闻》公众号报道,11月19日,苏州市再添一个上市公司。当日,昆山万源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源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敲钟上市,成为苏州第12家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的企业。
截至11月19日,苏州市的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267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1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数列全国第二。上市公司数量迅猛增长的背后,苏州做对了什么?
力争2025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超300家
1993年,苏州诞生了第一家上市公司,“苏三山A”(现更名为四环生物,000518.SZ)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开启了苏州市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点;2017年,聚灿光电(300708.SZ)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苏州上市公司总数迈入“100+”时代,实现了从1到100的跨越,期间经历了24年。
而随着2023年2月裕太微-U(688515.SH)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州市的上市公司总数迈进了“200+”梯队,期间仅间隔5年多时间,这些公司不仅为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增光添彩,也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出色的企业如东方盛虹,前三季度实现1083.01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5%,实力强劲。
据苏州发布报道,整体来看,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19家苏州A股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收约6397.65亿元,同比增长5.29%;合计实现净利润342.14亿元,其中,近8成公司实现盈利,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
上市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金标准”,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而根据《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苏州市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力争2025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超300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超5家。”
时间越来越短,数量越来越多。若目标顺利完成,意味着苏州市仅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从“200+”到“300+”的跨越。苏州哪里来的底气?
上市公司背后的力量
上市公司总数迅猛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撑。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对用好资本市场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
包括《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以及《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等,为孕育上市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此外,苏州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产业链,吸引了大量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项目。在营商环境方面,苏州市聚焦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需求优化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其连续5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连续4年获评全省民营企业心目中的“最优营商环境设区市”。
对于能汇聚这么多上市公司的苏州来说,亮眼的上市企业数据只是成果,优秀的产业基础才是支撑起企业发展的基石。
2023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2465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先进制造业更是蓄能发力,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达16565.0亿元,较上年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4%。投资结构方面持续改善,工业投资总量188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1.2%。
从当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依然较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苏州市也存在一些短板。
在年初公布的苏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吴庆文提到:目前苏州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新兴产业集群尚未成势,动能转换存在接续不畅的问题;支撑创新转型的要素保障亟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需加大力度,自主可控水平仍需提高;深化改革开放仍需用力,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现实困难,部分领域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