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1 15:33:08

白景峰

如果说鲁迅是书法大家,恐怕很多人不一定同意。

不过,看看集鲁迅字的报头,“参考消息”,“浙江日报”“安徽日报”“文艺报”,无不是气质纯雅、古意盎然,格调品位之高与郭沫若题匾“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等相比,一点不逊色。

鲁迅是现代中国伟大的文学家,这已经是历史定论,不过鲁迅是现代书法史重要的书法家,论者却并不多。即使有人提到鲁迅书法,多以学者书法、学人墨迹而论。学者书法往往指的是一个人书法里有学养气,另一面意思往往说的是传承性不够、技法不够,比如胡适书法就是典型。但实际上,鲁迅既是学者型书法家,也是有着深厚传承功夫、高超笔墨技法的“专业化”书法家。

入古出新

一般评论一个人是不是书法家,首先要看他的字从哪里学来的,临了什么帖、什么碑,有什么样的“童子功”?

鲁迅那一代人,毛笔写小楷几乎就是识字的开始,当然也是学习书法的开始。鲁迅少年时代在三味书屋受到了严格的小楷训练,今天留存这一时期的小楷,点线遒劲,笔法细腻,结构松活,一丝不苟,有明人文徵明、唐人《灵飞经》等小楷笔意,显示了有些早熟的深厚楷书功力。鲁迅青年时代,尤其是1912年至1918年,他临摹过的古碑有数百种,他临摹的曹魏时期《三体石经》,涵盖古文、小篆、隶书,笔锋纤细,形神毕肖,文气充盈,近乎可以乱真。他临的《瘗鹤铭》典雅醇厚,但又不失原碑的质朴苍涩。鲁迅临的多数古碑是遗貌取神的和自家法的结合,尤其是临的一些北碑墓志,既保持了北碑稚拙朴厚,又有颜真卿楷书的平画宽结、方正大气,还有钟王小楷的圆润典雅,表现了鲁迅先生入古出新的创新精神。

鲁迅也是现代著名的金石学大家,他一生收藏的古碑拓片有6000多件,并对这些拓片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当时著名的金石碑帖大型图书——杨守敬所著的《寰宇贞石图》有不少谬误,并一一勘校,重新进行了编纂。198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十八册。鲁迅在金石上的成就,无论是收藏之丰,还是研究之深,放在民国那一代学者、书法家中,也是少见的。

纯朴自然

鲁迅传世的非临摹墨迹主要是手稿、书信和少量的大字条幅。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写得最好的是书信,其次是手稿、大字。但书信、手稿数量浩大,有三万多页,也不是件件都好,需要慧眼识珠。鲁迅手稿、书信多数字迹极小,尤其和许广平通信一页信笺会写下两千余字,这比传世的天下三大行书字迹也小多倍,所以,认识鲁迅书法的精妙,要对其书信、手稿小字放大几倍看。

关于鲁迅书法墨迹,郭沫若先生曾说“鲁迅先生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郭沫若先生这段话是非常精准的评论,这里既指出鲁迅有扎实的篆隶功夫,又有深厚的晋唐两宋帖学功夫,并受现代碑帖融合的浪潮影响,写出了朴质而洒脱并有浓郁现代学人气息的书法。比如,致《矛尘信》,点线苍润,结构多变,气息清雅,行笔平和,字里行间有魏晋行书的冲和雅致、宋人行书的充盈文气,又有汉魏碑刻内敛淳朴,表现出极高的审美风格。《致少麟信》,简约散淡,凝练迟涩,有汉魏简牍、章草的笔意。大字“横眉”对联,气象雍容、静穆,如和风朗月,不激不励;而字势上,不拘一格,烂漫多姿,表现了内心童心般纯朴自然。集鲁迅字牌匾全面放大了他书法的非凡魅力,如“参考消息”“厦门大学”“文艺报”等无不是自然质朴,温和润泽,骨质凌然,格调品位之高和郭沫若题匾“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等相比,一点不逊色。

至真至善

鲁迅书法,无论是笔墨高度,还是精神高度,均可以和现代一流书法大家媲美。我们把他的书法和现代大儒马一浮相比,既有宋人尚意之风的潇洒风神,又有现代学人清峻风骨;我们再和现代书法大家于右任书法相比,既有六朝碑刻的古厚筋骨,又有怀素小草《千字文》一脉的简净平和;我们再和现代弘一大师相比,笔墨间均是来自个体生命至真至善的苍凉、悲悯、慈忍……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书法本质上是生命境界、道德人格的笔墨物化。鲁迅是一个在中国儒释道文化中修炼了千年的“老儒”“老僧”“老道”,认识弘一的字,需要我们去“修炼”,认识鲁迅的字,也一样需要我们去“修炼”。

“横眉俯首”七言联释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鲁迅临《瘗鹤铭》局部释文:略

鲁迅临曹魏《三体石经》局部释文:略

鲁迅致《矛尘信》局部释文:略

鲁迅自作诗《自题小像》释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集鲁迅字《文艺报》报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