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少年展风貌文化北京书香浓——“探寻古迹礼赞祖国”2024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读比赛活动圆满成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1 15:35:1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张金名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中心一直是北京重要的首都功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在这一背景下,由首都文明办主办,京报传媒承办,北京晚报五色土编辑部大力支持下开展的“探寻古迹礼赞祖国”2024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读比赛活动将古迹与诵读相结合,引领来自北京16个区的数千位青少年在北京古迹实景中诵读传世经典,深刻体会北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全民读书风气。这一活动,既是对青少年传统文化学习的一次创新,也是一次多媒体时代生动的爱国教育。

自8月启动,在《北京晚报》作文版、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北晚作文微信公众号刊发征稿通知后,获得了首都青少年的积极响应,截至10月8日,收到了几千件参赛作品,最终遴选出789件入围,并最终评出中小学组一二三等奖各80名及若干优秀奖与组织奖。比赛评选期间,入围作品通过纸媒、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立体推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展现了北京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10月27日,活动在颁奖典礼的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专家评委对于本次比赛获奖作品的质量给予高度认可。在收获了荣誉的同时,孩子们更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内涵。

相较于往年赛事,本次比赛对于参赛选手所选择的文本,以及朗读水平、影像质量和呈现效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参赛作品中也涌现出了众多精品。首都青少年们寄情于景,有的选手登上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的来到鲁迅故居,在鲁迅先生的塑像前,朗诵意蕴深远的《题辞》;有的则走入老舍故居,在实景复原的老舍先生房间里,朗读饱含深情的《想北平》;有的则选择在地坛公园,朗读史铁生以此创作的名篇《我与地坛》……本次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阅读热情,也让家长、老师以及相关社会人士通过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朗读,充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让书香溢满首都北京。166中学语文教师柳雪柠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指导老师们会设置实践任务单,让学生设计想要朗诵的篇目,查阅资料、文章的历史背景、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等。“在学生练习朗诵的过程中,我们还与历史、地理等学科老师合作,为学生深入讲解了围绕作者和作品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古迹的变迁。”柳雪柠说。在古迹中阅读经典,是全面而立体的阅读体验,更是受益匪浅的学习经历。

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是北京文化的底色。许多参赛选手表示,参加本次比赛不仅让他们扩大了阅读面,更加深了对古都北京的理解,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成功,更激励许多孩子寻访钟楼、鼓楼、天坛等北京中轴线地标,并结合阅读所得感受古都风韵。来自西城区康乐里小学的尹佳怡同学,在备赛过程中读到了林徽因所写的《天坛》。之前,她虽然知道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但在准备稿件时,才得知她与丈夫梁思成考察测量中国数以千计的古建筑,并加以研究记录的历史,深受感动与激励。在深刻理解了文本内涵后,她来到了北京中轴线代表性地标——天坛祈年殿前,饱含敬意地朗读了林徽因的这篇佳作。一开始,她还有些紧张,但很快,她便沉浸在了古都北京独有的氛围里。“真正了解了写作背景,实地探访了古建筑,按文章所写逐一观察之后,觉得文章的一个个字都活了起来,跃然眼前,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尹佳怡说,“《天坛》这篇文章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古老建筑神秘世界的大门。这次活动更让我意识到,实地探访对体会北京文化底蕴至关重要。在古建筑前朗诵,我们能触摸历史,感受其独特魅力。”

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次比赛有很多选手选择了在北大红楼诵读经典。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馆长杨家毅表示,本次活动“在古迹中诵读”创新形式,是将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一个很好典范。这一形式,能让青少年更深刻地理解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来自北京石景山区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的张予宸,是香山革命纪念馆的红领巾讲解员,此次朗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准备朗诵《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词。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长沙秋天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张予宸激动地说,“而在香山革命纪念馆里讲解和朗诵,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馆里的环境让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朗诵时,我试图将我的理解融入到声音中,希望能够传达出诗中的力量和美。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经历,因为我不仅在讲述历史,还在用自己的声音让这些历史故事活灵活现。”

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是北京文化的气韵。本次比赛所有参赛选手均为首都青少年,诵读地点均为北京地区的古迹。京韵之美,在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本次比赛中,有许多同学走进胡同,诵读老舍、林海音等名家的京味文学作品,还有同学来到北海公园,朗读《我们的首都》《北平的秋》等体现北京首都文化的名作。北海公园园长孙齐炜表示,对于北京人来说,北海不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种情怀。就像《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代又一代人生动的北京记忆一样,此次比赛的创新形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北京孩子的传统文化修养,更能将历史的美好通过生动的形式传承给他们。

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是北京文化的新声。本次比赛以生动活泼的短视频形式,展现首都青少年会读书、读好书的精神风貌,而作品展示平台——北京日报超级客户端“深读”频道更变成了一个同学们学习交流的平台,孩子们在这里观看同龄人的作品,扩大阅读视野,推动了北京各区各校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开阔了眼界。有不少同学在看到了其他选手的参赛作品后,对其所选择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阅读学习;也有同学看到其他选手所在寻访的北京古迹,受到感染激励,也走出家门寻访。获奖名单公布后,同学、家长、老师也在“北晚作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表达对此次比赛活动的肯定。

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毛泽东曾回忆起自己在北京的青年游学时期:“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今天的中国早已旧貌换新颜,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大力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着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应有贡献。

75年,民族精神不改,理想信念更坚。岁月沉淀下来的中华文明,在一处处古迹中留存。而风云激荡的爱国情怀,古都北京的文化魅力,通过“探寻古迹礼赞祖国”2024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读比赛活动,在首都莘莘学子的心中熠熠闪光。

文/白杏珏

0 阅读: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