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与现代科技共舞——郑州版“诗词大会”的创新启示

新浪财经 2024-11-22 08:59:37

11月20日,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举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诗词创作者、文艺工作者200余人汇聚天地之中,共赴诗意之旅。

11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史学者、编剧、作词人等嘉宾来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非遗文创和戏剧演绎中与历史会面、与文化并肩。

郑州,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诗词发展的重要见证者。连续两届成功举办的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正是对这一文化传承的致敬和发扬。郑州正努力成为展示中华诗词魅力的窗口,让更多现代人领略到古典文化的独特韵味,让诗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诗意郑州迎来高朋满座

中原大地,诗意盎然,文脉绵延,贯穿古今。自《诗经》问世以来,三千年的诗韵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而郑州诗词,正是这星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诗经·郑风》以二十一篇居国风之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达了人类天性中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唱响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浪漫乐章。

随着历史指针的不断摆动,唐风宋韵在郑州这片土地上碰撞、融合、发展、繁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文坛巨匠,或在郑州出生,或从郑州启程,或在郑州长眠,他们俯仰天地、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共同把中国诗词推向了历史巅峰。

近年来,郑州以杜甫国际诗歌周的举办为契机,不断推动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的再次开幕,郑州的诗意氛围更是达到了高潮——

“厚重河南,是诗的故乡。郑州可谓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地,在这里举办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我的感受就是回了老家。”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盛若蔚感言。

“郑州诗人的浪漫无与伦比。一到郑州,心潮澎湃,诗意就来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口占一绝,“谁将诗意写春秋,画角声中到郑州。工部文章留白笔,一篇锦瑟在心头。”

“一个缺乏诗意的民族会失去创意和想象力。重视中华诗词、重视中华诗教,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汉俊认为,中华诗词涵养核心价值观,国家观是价值观的最高境界,爱国、立国、报国是中华儿女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中华诗词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与词撑起了家国的维度、灵魂的维度。本届论坛以“传承诗词经典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正如主办方所期待的那样,做好中华经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经典诗词与时代同行,有助于涵养民族气质、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当代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对于赓续文化根脉、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诗书继世的信仰,我们一直在坚守。论坛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奚彤云介绍该社在经典诗词普及出版方面的努力,包括利用新媒体和开发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形式。南开大学教授卢燕新分享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库等新工具重新解读唐诗,强调唐诗在传播情感、文化信息和地理风物方面的作用。安阳师范学院教授杨景龙探讨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认为20世纪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者,并强调文学内在联系的重要性。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中提出人工智能在诗词创作中的潜力,并强调当代大学生应掌握诗词创作的重要性……诗歌故事,正在被一代又一代人续写。

诗颂风雅,一场“城市与诗歌的对话”正在开启。作为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诗书里的郑州”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诗词中的城市书写”,为郑州诗词文化的传播提供意见和建议。在业界专家们的讨论中,诗意郑州愈发具象化。

形式内容持续创新

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是2024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旨在打造传承弘扬诗歌文化的高规格交流互动平台,推动中华经典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论坛强调经典诗词与大众文化的融合,首次举办以“诗乐融合”和“诗教育人”为主题的分论坛,重点探讨推动中华经典诗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沿对革,异对同,郑州对北京……”独立音乐人、音乐制作人赵照演绎一首郑州版《声律启蒙》,将古典诗词中那些或浓或淡、欲说还休的万千思绪,巧妙地融入悠扬的旋律之中。

男中音歌唱家、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王云鹏分享了他在国外演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历,以及中国音乐作品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作为教师,他鼓励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音乐。

“诗乐本身就是不分家的,运用和借鉴古诗词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已完成了一种使命,那些经典的古诗词正在被听见、被探讨、被人熟知。”作词人、音乐人张靖怡强调了诗歌与音乐的紧密联系,她认为现代作品应借鉴传统诗词,通过新形式传承文化。

编剧、策展人姚朔分享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探索,特别是通过与追光动画合作的项目和东坡音乐诗剧,他进一步了解了古典诗词和自己的家乡河南。

“西窗烛”开发者,北京西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瞿章才致力于开发智能体,增加AI创作。“把历代诗人以及历代书画家、历代文学作品人物,都变成一个智能体,比如我可以跟李白、杜甫、李商隐进行对话,可以跟他们聊天,可以穿越到古代去体验他们当时的生活。”

…………

在这个崭新的郑州版“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古典诗词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体互动的美妙构想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音乐诗剧等艺术形式赋予传统诗词新的生命力,使得经典诗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些创新和努力,不仅让诗词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也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广阔前景。

从研究与传承,到传承与创新。论坛从形式到内容持续在创新,致力于让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这种跨界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正如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所说:“我们共同都在诗教传承道路上,大家可能身份不同,但是我们目标是一致的。”

让诗词成为城市的推荐官

“在当今时代,我们致力于推广诗词文化,其影响远不止于诗词本身,而是会深入到整个文化领域,甚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的开幕致辞及随后的采访中,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强调了诗词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他倡导“破圈”,即通过认识诗词的服务功能、寻找实施服务功能的机会、研究诗词的服务方式,以促进诗词的广泛传播和价值实现。

“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举办,一是主题好,它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诗词的传承、弘扬和发展。二呢,选的地点好。”周文彰说,“以河南为主要代表的中原地区,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而它的核心政治经济中心郑州更是核心当中的中心区域。这里孕育了伟大的诗人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这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诗词文化底蕴。”

“郑州本来就是一个古典诗词城市,在当下,它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诗词大市。”周文彰谈道,近年来,郑州特别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文化相关的活动很多,比如杜甫国际诗歌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和第四届中华诗人节。去年,中华经典诗词论坛作为黄河文化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效果非常好,引起了诗词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活动得以继续,我预计未来几年也会持续下去。我相信这个活动将逐渐成为一个品牌。它将积累很多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经典诗词的发掘、整理、创作和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激励更多的诗人加入。”周文彰表示,此外,论坛在郑州的举办能够激发广大市民学诗词、背诗词、诵诗词、写诗词的热情,因为这样的文化氛围越浓厚,越能够吸引激发更多的人来学写古典诗词。

中华民族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自古以来,诗词不仅对诗人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播方面,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颜真卿的《劝学》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其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以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诗词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社会环境的营造方面,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利用诗词来装饰酒店、公园和长廊,以此来提升文化氛围。此外,诗词在旅游推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的圆满举办,对全国诗词界是一个鼓舞和推动,对整个文化界进一步推动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周文彰表示,他将提出一个议题——让诗词成为城市的推荐官。

本报记者苏瑜文徐宗福图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