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殷博华
“‘龙腾盛世’是我今年制作的龙年吉祥物泥塑,整个作品呈祥龙腾飞的样式,以此赞美新时代的美好生活。”11月9日,在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的泥塑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
走进工作室,十二生肖、卡通人物、龙年吉祥物等泥塑作品整齐地摆放在展览柜上。为了让大家能直观了解泥塑创作,胡新明随手拿起一张人物照片当场创作起来。
胡新明先捏出头部轮廓雏形,再用刻刀、小锤雕琢面部神态,最后用抹刀修整泥塑表面,短短40多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泥塑就在胡新明手中制作好了。
“肖像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眼睛的刻画,眼里有神,作品才会有生命。”胡新明说,制作泥塑看似简单,但要让作品有血有肉,必须精雕细琢。
从1976年开始,胡新明跟随父母学习制作泥塑。48年来,他扎根创作不懈怠。
10月28日,胡新明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能够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我倍感自豪。”胡新明说,除了获得的荣誉和创作的作品外,他最得意的就是用泥塑手艺带领乡亲们富裕起来,把“泥娃娃”变成增收致富的“金娃娃”。
胡新明所在的六营村有着“中国泥塑第一村”的美誉,当地村民世代以从事泥塑雕刻谋生。
2000年前后,村民制作的老虎、牛、马等传统泥塑产品由于运输中易碎、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销量大幅下降。
“大家费时费力做泥塑,却常常入不敷出,为此有大批村民放下手艺,靠干农活维持生计。”胡新明说,要想让泥塑产品重新火起来,就必须跟上市场需求,在创新上下大力气。
如何解决泥塑易碎问题?胡新明尝试在材料中加入糨糊,但糨糊风干后却出现了严重返潮情形。他又试着加入乳胶,但乳胶所含的化学成分却带来了安全性问题。经过反复尝试,胡新明最终选择加入米汤,终于制作出了“摔不烂”的泥塑。
解决了泥塑易碎问题,他又开始带领大伙在产品的图案、色彩和样式上下功夫。
“萌萌猪”是一款富有创意的热卖产品,在传统样式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卡通元素,让小猪看起来更具漫画造型,加之使用了“麻水云纹”等高难度技艺,这款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胡新明还带领村民持续改进泥塑工艺流程,引进新的包装设备,让泥塑产品更加美观精致。
2007年,为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胡新明还在六营村建立了“西府民俗艺博园”,每年可生产销售泥塑等民间工艺美术品10万件以上。
“胡老师让我有了工作。”村民贾格萍说,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妇,如今跟着做泥塑,每个月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在胡新明的带动下,六营村已发展成为在宝鸡家喻户晓的特色景区。2023年,全村有1400余人从事泥塑产业,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上百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