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花”护未“童”行,如何助力未成年人走出心理困境?

身边24小时 2024-11-22 10:44:42

在古城西安,有一朵特别的“花”正悄然绽放,它不仅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荣,更承载着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这朵“花”就是由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创立的“长安花”未检工作室。

2022年6月,“长安花”未检工作室成立,这标志着西安市13个区县检察院的未检工作室矩阵形成。随着未检工作的不断深入,2024年9月,“长安花”未成年人检察心理工作站成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等5人成为首批入驻工作站的心理咨询专家,为涉案的未成年人和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健康服务。

那么,检察院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帮助未成年人摆脱心理困境的?省儿童心理学会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又做了哪些疏导、干预工作,来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呢?

“未检+网格”

检察综合履职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今年16岁的小崔(化名)和同龄人相比,他的人生是极其不幸的,刚出生就被遗弃,4岁时养父母离婚,养母离家出走,8岁时奶奶去世,他与养父二人相依为命,15岁那年养父带他骑车游玩途中遭遇车祸,后突发脑梗死亡……

至此,还未成年的小崔陷入了一种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

然而他又是幸运的,2023年小崔写给检察院的一封求助信,让他又重新看到了生活希望的曙光。

“尊敬的检察官您好,我叫小崔,目前辍学在家没有自理生活能力,请求你们给予帮助……”

2023年4月,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长青”未检工作室收到小崔的求助线索和来信后,立刻通过“长治”检察工作e站核实情况,并派检察官协同小崔所在村委会和网格员,首先解决他一日三餐的问题,同时联合区教育局、平安办、民政局等部门开展对困境儿童小崔的帮扶救助工作。

检察官与网格员在小崔(右一)家中进行实地帮扶

一方面民政部门为其办理医保,检察院为其申请司法救助,有关部门为其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另一方面,检察院和所在街道为其安排了临时监护人,使小崔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只解决他的温饱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他更需要去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秦研检察官告诉记者,小崔父亲的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这是他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学校教育将是他通过自身努力,学习知识本领改变前途和命运的一种重要方式。

2023年5月,长安区检察院与团区委协商,针对小崔出生后遭受亲生父母遗弃、婴幼儿时期养父母离异、童年时期奶奶去世、青春期父亲离世的四次重大心理创伤,以及小崔出现的厌学、孤僻、有语言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安排省儿童心理学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其制定详细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案。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崔逐渐打开了心扉,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失去,如何拥抱自己,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到前行的力量。

为了能让小崔尽快地回归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解除心理障碍,长安区检察院协同教育、民政等部门,最终联系到咸阳市三原县东周儿童村与隔壁的西周中学,解决了小崔的复学以及监护等问题。同时向区教育局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尽快摸排类似情况,并建立“控辍保学”检教协作机制。

小崔案件的成功办理,离不开检察机关的积极综合履职。2024年4月16日,长安区检察院联合省儿童心理学会成立了“长安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对那些缺乏家庭和学校监护的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综合帮教。

“未来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们检察机关愿意一起陪伴小崔,给予他更多的温暖与关爱,让他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办案检察官王瑜说到。

心理评估+危机干预

用“绿色通道”构筑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

调查显示,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为17.5%,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中一半没有接受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

对于正处在学习和成长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成就感,使其健康成长。

2024年8月26日,西安市教育局联合市检察院等十四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安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该《计划》要求中小学配备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副校长,检察机关推动建立集取证、心理疏导、身体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区,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提升家庭教育效果和社会心理服务能力。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解决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2024年10月24日,西安市召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就学生心理筛查工作的筛查目标、筛查方法以及处置流程等方面作了报告,为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隐患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了有效建议。

近几年,省儿童心理学会开创性打造了心理健康网格化工作模式,以儿童青少年为网格中心,学生们的班主任、心理(德育)老师、以及学校(园所)管理层,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第一现场”。

然而,单靠学校组织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经研究,青少年80%以上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存在某种关联,多数家长很难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专业级的心理干预,基于此,省儿童心理学会启动了“家长学院”,为家长们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指导服务,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如何让社会化的干预治疗,与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保持有效衔接?

为此,省儿童心理学会研究搭建了青少年心理干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仅陕西省、西安市两级已有49家“绿色通道”定点医院(其他地市正在陆续建设),常态化受理“12355”转入的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个案。实现了从个案筛查、问题评估、医疗干预、非医疗干预、“家校社”协同的完整闭环。

检察官与心理咨询师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绿色通道’作为一个社会化的协调协作机制,把家庭、学校、社区和医院等各方面的工作衔接起来,形成合力,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评估、诊断、干预及治疗,给他们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周苏鹏告诉记者,12—15岁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在每年受理的2万多个咨询电话中,其中80%是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其余20%是预防犯罪方面。

从当前来看,“心理健康”的供给侧,与“身体健康”还相去甚远。如今,儿童心理学会已经成为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人才工厂”。

截至2024年10月,省儿童心理学会在全省各地配备中小学驻校专家(心理副校长)196名,会同各级人民检察院培养司法社工375名。参与涉未成年人案件2552起,完成社会调查报告1316份;观护帮教526人,共计3158次;进行未成年人嫌疑人及被害人心理疏导356次;指导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68场,覆盖家长152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解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您或您身边的孩子因升学压力、社交障碍、亲子关系等因素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请及时拨打“12355”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确保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及时走出心理困境,健康快乐地成长。(记者王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