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省级试点东风,广州增城将打造珠三角罕见“万亩良田”

南方都市报 2024-11-22 16:33:44

进入11月,在“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增城,风吹稻浪的景象随处可见。前不久,增城区石滩镇的垦造水田项目也迎来第一轮晚稻收割,见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喜人成果。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穗莞交界的增城区是广州耕地保有量最大区,也是广州唯一的省级田长制先行县,而石滩镇增江东岸又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前沿地带,一直面临三产融合度低、土地利用低效、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2023年3月,增城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增江东岸专项试验区获批入选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一场立足石滩镇自然资源优势,突破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难题的土地整治行动迅速启动。试点的目标是要打造增江东岸“万亩方”良田,为石滩镇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奠定良好基础。这个目标已越来越近。

建立全过程运营监管机制

耕地碎片化、用地低效化,可谓每一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通病”。石滩镇副镇长郭晃明分管当地的自然资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工作,据他介绍,过去石滩镇的农田以小块田为主,散户种植居多,田地缺乏整理,水稻产量低,基本用于农户自给自足,村民收入主要源于其他经济农作物和渔业。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很多年轻人陆续外出务工,留下年长的村民还在种田。”郭晃明说,也有部分农户将农田租给农业公司使用,每亩年租金不足1000元。

为落实耕地保护,破解耕地碎片化等问题,石滩镇自2023年起开展集中连片农用地整理工作,打造连片高质量水田,推进耕地提质改造。以农用地整理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和农业现代化为整体目标,当地建立了“政府主导、区属国企和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和运营、村集体参与”的多方联动建设机制。

“政府+区属国企+村(社)+社会主体”的合作共建运营模式,在广东各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中并不少见,却尤为必要。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始终要发挥高位统筹的作用,为此增城特别成立了区级和镇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有效统筹调度、部署督导全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区属国企增城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增城农投集团”)则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投资建设和实施主体,统筹推进贷款融资、产业策划、子项目方案设计、开发建设和后续运营等工作。通过引入具有产业策划和招商运营经验的社会主体,与增城农投集团合作共建运营公司,前置开展产业策划和招商运营工作,确保土地整治和空间腾挪方案匹配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为破除村集体经济“散、小、弱”发展困境,增城区和石滩镇还指导村集体组建了“强村公司”,鼓励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各类子项目的开发建设,探索社会主体、村集体通过共享收益的方式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就这样,石滩镇通过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工作,建立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运营监管机制。

打造珠三角稀少的“万亩良田”

位于石滩镇的元美村、田桥村和灯坣村,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启动单元。这些村子的土地肥沃,水乡生态资源丰富,但过去同样囿于零散、无序种植甚至撂荒的困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部分村民长期在地里种植香蕉等果树作物,经济效益是比较高,但也导致了土壤酸化和有机质减少等问题。”

依托现状及水乡生态资源优势,这里被规划为垦造水田项目,通过对区域内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与未来规划无冲突、与现有耕地连片等符合垦造水田要求的园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尚未开发利用的荒草地等自然保留地进行开发,累计面积852亩。

“在清退村民原有果树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小困难,这就依靠镇级工作专班发挥作用。”郭晃明表示,去年上半年,工作专班多次与村民们沟通协调,充分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意义,最终获得村民们理解,顺利将涉及田地悉数流转。

此后,通过田块调整、田面平整、田埂砌筑和田间防渗工程,以及配置相应的灌溉渠道、农田防洪、防涝、降渍的排水沟渠等方式对农用地实施改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垦造水田项目实现了“小田并大田、薄地变良田”,便于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和管理。

广州绿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垦造水田项目的运营主体,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鲤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公司在田桥村、元美村、灯坣村种植早稻约53.3公顷,其中种植优质丝苗米美巴香占为主要品种,产量比往年略有增产,平均每亩产量约800斤,预计总产量达到360吨。据悉,目前,垦造水田项目的首轮早稻正在按规定开展验收流程。

另一边,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规划面积达2071亩,位于金兰寺村、元岗村、元美村、田心村、葵湖村、塘口村六条村。据介绍,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做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同时,在农田周边建设生态埂、生态沟、生态塘、生态廊道等,防止农肥污染及水土流失等农田生态问题,做到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增产增收。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部土地流转和签约工作,现已竣工。“项目建成后,将与垦造水田形成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连片优质耕地并建成增江东岸‘万亩方’”,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将是珠三角地区内极为稀少的集中成片的“万亩良田”。

保留地方特色,拓展价值空间

桑基鱼塘是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也是石滩镇具有历史特色的种养结构。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之下,当地政府部门也在极力保留这一农业特色。

“有些地区会将鱼塘填平用作耕地,扩大农田集中成片面积,但我们并未这么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有关负责人解释称,渔业属于石滩镇的特色产业之一,当地希望保留“桑基鱼塘”模式,而这种循环生态的种养结构,更有利于项目运营方后续结合多元产品开展市场运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诚然,即便拥有良田万亩,单靠种植水稻也未必能完全确保高产、高收益。为进一步释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的经济潜力,增城农投集团正在大力打造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价值链,挖掘水稻产品上下游的发展空间。同时,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和发展路径。

区属国企统筹引导,社会主体参与运营,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如今每亩地年租金已有1500元左右。“我们目前已推动土地流转2900多亩,越来越多村民给予支持,下一步还会根据上级要求继续加大整治力度。”郭晃明表示。

不仅如此,依托石滩镇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机遇,增城也正在结合农村建房试点的政策利好,选取区级农村建房管理改革试点村之一的石滩镇塘口村为核心,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利用拆旧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庄未利用建设用地等政策工具,开展塘口空心村的拆除腾挪工作,探索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和超面积占用有偿使用的试点任务,同步开展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等村容村貌环境治理工作。

同时,增城还整合农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和乡村风貌提升等多个项目,联动考虑农用地与建设用地整治需求,为乡村地区产业导入提供优质空间载体,将塘口村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增江东岸未来田园社区精品工程。“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努力,打造超大城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增城样板’,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上述负责人称。

0 阅读:12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