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坊·名家访谈:“永庆坊”题字者现身,与香港书法家共探中华文化

金羊网 2024-11-22 21:46:48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马思泳通讯员荔宣

图/通讯员提供

11月22日上午,以“艺起荔湾·笔墨传情:大湾区书画艺术交流”为主题的“永庆坊·名家访谈系列活动”第十二期在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举行。

本期活动由十香园纪念馆馆长刘志辉担任主持人,特邀广州书法艺术家李卓祺、香港书画名家陈雪仪博士,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书画艺术展开交流,深入挖掘荔湾区文化底蕴,共同探讨书画艺术传承方面的独特魅力。

艺起荔湾,书法艺术齐鉴赏

李卓祺曾任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他对1906科技园的所在片区感到尤为亲切,“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就在对面的陈家祠。1979年底,我调配到当时还是印刷厂的陈家祠工作,同年筹备复原维修,到1983年春,陈家祠重新对外开放……我算是见证了陈家祠一步一个脚印成长。”

街坊熟悉的陈家祠地铁站名,永庆坊的三个繁体字,均与李卓祺有一段渊源,也反映了他对广州本土文化怀有浓厚之情。

李卓祺回忆道:“陈家祠地铁站的站名曾有后备名,高基站或中山七路站。我当时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提议,一号线有东山口站、烈士陵园站、农讲所站,如果陈家祠地铁站不将陈家祠这个品牌充分利用,有点浪费它了。”

广州“顶流”旅游景区永庆坊的繁体“招牌”出自李卓祺之手。在受邀为“永庆坊”题字时,李卓祺坚持要以繁体呈现古朴味,“‘永庆坊’的字体选用了‘真书之鼻祖’的‘爨宝子’,爨宝子粗壮、大气。”

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碑遗址名单中,《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被列为第2和第3号文物,而第1号则是大名鼎鼎的西安碑林。云南省曲靖市更被誉为“爨乡”。

对于书法的研究,陈雪仪认为,汉字不只是文字工具,其本身蕴含着艺术,中国人更是流淌着艺术的细胞。“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临帖是很重要的一步,我自己也抄写过许多经文。我尤其喜欢瘦金体,它看似柔弱,但饱含着精神面貌,如一位充满力量的少女在优雅起舞。”

在写书法的过程中,陈雪仪感到,有一种美的感觉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里的书法不只是拿支毛笔写字那么简单。中华文化有感性的一面,可以由内而外表达作者的情感。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在书法落笔之时,内心会有警惕感,这个过程能锻炼个人的内心修行。”

“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文字,唯独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存在。”李卓祺认为,孩子从学会识字阶段开始拿毛笔学习书法,能培育孩子的审美感。在陈家祠工作期间,为了配合好陈展的内容设计工作,李卓祺主动临摹大量碑帖,“在临摹过程中,美学素养潜移默化,技艺甚至得到升华。”

笔墨传情,共探穗港文化根

穗港两地文化有着深厚根源。“虽然香港文化有一部分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但影响香港文化最深的是我们中华文化。”陈雪仪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唱的粤语流行歌、香港街头的招牌字等,其实都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尤其是香港回归后,香港的学校对中华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

在陈雪仪看来,师承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无论是书法,还是其他方面,师承有着品德教育的功能,能从传授之中让人感悟成长道理。

李卓祺表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是不断延续的,如一些文化大型展览在港澳举办,名家的徒子徒孙也经常开展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香港文化有着多元化的特点,比如中西文化对艺术的交融影响等。广州的文化积淀较为深厚,有淡定、生猛的特性,这个地域的人也是讷于言敏于行。”李卓祺说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陈雪仪认为香港文化保留有中华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的珍贵之处。“香港这片宝地,如果和荔湾,甚至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多的交流、碰撞,会激发城市的创意和创新发展。”

0 阅读:3

金羊网

简介: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