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辞世,享年100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5 09:04:46

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昨天(24日)晚间消息一出,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众多读者、网友纷纷写下诗词,表达悼念之情。在叶嘉莹生前居所迦陵学舍前,南开大学师生自发献花,鞠躬悼念。

多年前就捐出全部财产

南开大学发布的讣告中写道:叶嘉莹先生1924年生,北京人。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叶嘉莹先生始终心系祖国。自1979年开始,每年回中国大陆讲学。先后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1993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长。2007年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后定居南开大学。

讣告还写道,“叶嘉莹先生融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一体,构建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在弘扬传统与文明互鉴中作出了独特的巨大贡献,同时实现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交融。叶嘉莹先生以她所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几乎捐献了个人的全部财产,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迦陵基金’,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事业。”

据悉,叶嘉莹先生的灵堂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上午10时在天津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

引领无数人走进诗词世界

“回顾我平生走过的道路,诗词研读并不仅是我追求的目标,更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美好、高洁的世界。”叶嘉莹曾说,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走入诗歌世界的大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为读者搭建起走进诗词的门径。早年,我的老师顾随羡季先生是这样引领我的,我也要引领更多年轻人。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辛苦所要做的事情。”

“献寿先生高榻侧,精神闪耀证于今。繁花寄韵灵犀意,我辈誓承诗史心。”突闻叶嘉莹先生辞世,《诗刊》主编李少君深夜写下诗作。今年春节,李少君还曾前往医院拜望叶嘉莹。李少君表示,叶嘉莹先生最伟大的成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她甚至起到了力挽狂澜的先锋作用,“百年前,新诗的崛起,使得旧体诗被忽略或怠慢,大家都热衷于写新诗,是叶先生用她的一己之力恢复了中国古典诗教传统,把旧体诗重新带回到当代文坛。可以说她是恢复旧体诗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在李少君看来,现在几百万人都在写旧体诗,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都热衷于此,这与叶嘉莹持之以恒的努力分不开。他认为,当代文学史对此现象不能视而不见。

叶嘉莹辞世消息引发读者、网友的集体哀思。一位网友写道:“愿你在另一个地方仍在续写属于你的诗”,并称小时候在杂志上认识了叶嘉莹先生,很喜欢“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句诗。网友“轻寒晓花”回忆,“最开始在图书馆借到她讲杜甫的诗,看得不过瘾,后来买了一套,包括说汉魏六朝诗、阮籍咏怀诗、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等,也看过她讲古诗十九首、讲唐宋诗词、讲清词等等。她说,诗词最重要的是要有感发的力量,我觉得这是评判诗词优劣最准确、最中肯的标准。”一位天津网友表示,“作为老师,我会努力向您学习,努力为学生打开中华文化的大门”,这位网友称,叶嘉莹先生真的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海内外出版著作200余种

叶嘉莹先生辞世了,曾与她一起工作、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无不回忆起一个个珍贵瞬间。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与叶嘉莹先生“携手日同行”的日子已有20多年了。自2012年3月起至2015年9月止,春夏之际,她都陪同叶嘉莹先生一起飞至温哥华共同工作、生活和学习,见证了叶嘉莹先生简朴生活、惜时如金、坚强豁达的珍贵瞬间。张静回忆,2014年7月下旬,叶先生在家中收拾回国装箱的资料书籍时,不慎摔倒,腰部扭伤。“几天后UBC大学为叶先生举办90华诞的庆祝会,叶先生依然坚持站着用英文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讲话。第二天伤痛加剧,以至于每次下床都十分艰难。我虽然就住在她卧房的隔壁,但叶先生从不喊我协助,每次下床都坚持自己在床上挣扎盘旋良久。”

2015年,张静曾协助年逾九旬的叶嘉莹编选《给孩子的古诗词》。当时张静初选了近300首的古典诗词,供叶嘉莹先生拣选,没想到第一轮讨论时,叶嘉莹就把李商隐的《天涯》给删掉了。“叶先生说,李义山的《天涯》是首好诗,我可以跟你讲它是好诗,你也可以跟学生讲它是好诗,但是我们不能给孩子们讲这首诗,不能让孩子们刚开始读诗就读这么悲哀伤感的作品。”于是,换上了王安石的《题何氏宅园亭》。

多年来,叶嘉莹先生笔耕不辍,传道无歇,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著作200余种。可谓著述等身,声华盖代。研究者陈凯所著的《千川映月唱莲歌:叶嘉莹著述版本图录与提要》搜集整理了叶嘉莹先生主要著作版本的书影。

陈凯曾在南开大学商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上学期间,曾听叶嘉莹先生讲课,他在获知叶嘉莹先生逝世的消息时说:“突闻先生逝世,难抑悲痛。先生讲学,始终站在讲台上,我印象很深她讲到自己漂泊海外的生命历程,讲到自己所遭逢生离死别的苦痛悲歌,讲到自己归国传道、特别是授业南开的人生选择,深深感染了我。”陈凯感叹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诗歌塑造了叶嘉莹先生的坚强心灵,给予了她生生不息的力量,所以她有着坦然面对一切苦难的从容。也正是从那之后,他就慢慢开始阅读叶嘉莹先生的著作,“读的没有逻辑也没有章法,看见什么读什么,买到什么就读什么。”陈凯记得,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迦陵著作集》,有中华书局出版的《迦陵讲诗》,也有叶先生的传记《红蕖留梦》《沧海波澄》等等,更重要的是,叶嘉莹先生丰沛的生命轨迹和精深的诗歌哲学,在他的阅读世界里渐次铺陈开来,其广大精微的诗教传承,为他烛照了通往诗歌国度的门径。也正为如此,他开始着手编写叶嘉莹著作的版本图录,“希望能让更多喜欢诗词、喜欢叶先生的人,能更好了解先生的著作,读其书,诵其诗,知其人”。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