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19年,浙江,物业不让外卖小哥乘坐电梯,女子家住19楼,她要求外卖小哥爬楼也

2019年,浙江,物业不让外卖小哥乘坐电梯,女子家住19楼,她要求外卖小哥爬楼也得送到家门口,否则就投诉外卖小哥,外卖员好说歹说,女子都不听,他放在一楼,希望女子能坐电梯下来取一趟,谁料,结果让他欲哭无泪!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 不上电梯就要超时和差评,外卖员不但被困在了算法里,也困在了这外卖不友好的社区里。 小秦的经历并不复杂。一个19楼的订单,看似寻常,却因物业“外卖员禁乘电梯”的规定,成了导火索。他试着跟顾客说,让他们下来自己取,但人家直接拒绝了。 理由也很简单:天热,懒得动,付了配送费,凭什么? 小秦进退两难,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其他订单的催促声在耳边响起。他赶紧把外卖放在一楼的自取区,然后急忙走了。然而,平台的罚单如期而至:双倍罚款,一天的辛苦付诸东流。 小秦的申诉石沉大海,平台的冷处理让他感到无力。顾客的角度,很容易理解。点外卖图的就是方便快捷,谁愿意顶着烈日跑一趟? “送到家门口”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服务标准,至于外卖员的难处,不在考虑范围内。这种“我花钱了,你就得服务我”的消费主义心态,在当下社会并不罕见。 小秦是个普通工薪族,为了多挣点钱,连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他不是不想送,而是现实不允许。爬19楼,耗时费力,耽误其他订单,最终还要被平台罚款。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他尝试沟通,却无济于事。他只是想保住工作,结果却成了规则的受害者。 平台的算法,堪称“冷血机器”。它只关注效率,不考虑人情。超时就是超时,该罚就得罚,别想讨价还价。它没体会过爬楼梯的累,也不明白小秦的难处。它只是冰冷地执行着预设的程序,将外卖员牢牢地锁在系统的牢笼里。 这种物业“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其实也需要我们好好想想。禁止外卖员进入楼层,或许是为了小区安全,或许是为了维护秩序,或许是为了避免电梯拥堵。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给住户和外卖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没有设置专门的取餐点,也没有提供其他解决方案,只是将问题转嫁给了外卖员和顾客。 高层住宅的送餐规则缺失,外卖平台算法的局限性,多方利益的冲突,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构成了外卖行业的一道“生死题”。 高层住宅送餐,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没有额外的费用补偿,也没有合理的送达方案,外卖员只能默默承受额外的负担。这就像一颗隐秘的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爆问题。 对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