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县浮山镇坪洋村是一个始建于明朝时期的古村落。该村村民上百年来,一直制作着一项独特的美食——浮山柿饼。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当地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注重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浮山柿饼产量规模不断增大,产业品质持续提升。当地不仅完善了现代化生产工序流程,更集中资源,建设柿饼文化体验园,不断擦亮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
百年特产迎来展示新窗口
走进潮州市饶平县浮山镇坪洋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农户们正在新建的柿饼文化产业园内,精心加工、晾晒、制作着这里独有的珍宝——浮山柿饼。
“浮山柿饼”形成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据《饶平乡土》记载:“浮山柿饼古往今来是饶邑闻名之土特产。”
潮州市饶平县浮山镇坪洋村党支部书记曾文祥向记者介绍,虽然村中制作柿饼的历史悠久,但在过去,柿饼加工和销售却始终停留于传统手工小作坊式发展模式,存在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制作工艺不规范等短板。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引进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加工博士团队入驻坪洋村,研究柿饼去硫清洁加工技术。并申报柿饼SC认证,确立柿饼生产流程、拓宽柿饼销售渠道。”曾文祥表示,“如今,我们已经建立浮山柿饼从采摘到整形分级14个标准化加工流程。标准化、产业化、健康化生产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农户的心中。”
有了技术的支持和配合,坪洋村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借助毗邻省道、临近高速出口区位优势,沿路整备土地约33亩打造浮山柿饼文化体验园、升级改造柿饼文化街,设置晾晒区、制作工艺流程展示、制作技艺表演等场景,展示“柿饼之乡”两百多年的渊源历史和浮山柿饼古法晾晒娴熟工艺。
同时,坪洋村两委牵头设立了饶平县浮山柿饼坪洋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柿饼户统一在园内经营,统一价格区间并明码标价,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并积极与当地公司签订产销合同,构建“公司+合作社+非遗工坊”发展模式。
“我们在集中农户统一加工、改善加工技术、做大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多管齐下。”饶平县浮山柿饼坪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伟锋表示,如今的坪洋村,积极探索青柿采购加工、柿树种养等新型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进一步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已经建立起“原产地-标准化加工-集中销售-文化旅游-非遗传承”的全产业化链条。
非遗项目化身致富“金果子”
走进坪洋村的柿饼非遗文旅美食街,处处都是柿子元素的温馨景象。街边墙上的柿饼墙画栩栩如生,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而农户们正在店门前积极招揽着往来的客人。走进街背后的晾晒基地,一片金黄的海洋便在眼前呈现。基地内一片热火朝天,随着清洗工序后,一个个金黄的柿子在农户的手中“脱胎换骨”,随着农户手中迅速的削皮动作,一个个饱满圆润的柿肉便换了新颜。
饶平县级浮山柿饼传承群体成员曾伟松介绍:“制作柿饼需经历挑选清洗、柿抽剥皮、小刀去蒂、日间翻面、晚间打露、压捏定型、濡养析霜等多道传统制作工艺,不仅是沉淀阳光味道的绿色美食,也是古法晾晒娴熟工艺的展现。”
去年,“浮山柿饼”入选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让往来游人感受这款非遗项目的魅力,打响浮山柿饼的名号,坪洋村还在柿饼一条街上设置了柿饼演示展区,介绍柿饼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
“我们还依托文化产业园的建成,让传统工艺释放新活力,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曾伟锋介绍,去年开始,当地举办了“致富‘金果子’柿饼正飘香”等特色文旅推介活动,打造文化研学基地,组织青少年到坪洋村研学交流,以柿饼非遗制作沉浸式体验促进柿饼销售。
如今,在坪洋村的半山腰上,依然保留着近二十棵上百年的柿子树。这些古老的柿子树见证了坪洋村柿饼产业的发展历程,也寄托着村民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曾文祥介绍,坪洋村已经开始了以古树为基础,规划建设古柿树公园的工作,并将在村内打造更多柿饼雕塑等代表性元素。“希望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到坪洋村尝柿饼、品非遗,让土特产变成致富的‘金果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注入新活力。”曾文祥说。
统筹|马汉青李艳文
执行统筹|郑强熊新元苏燕华朱光宇
文|曾柯权
图|曾柯权王满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