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网购成为许多市民的重要购物方式。然而,在网络购物中,特别是购买药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两品一械”)时,消费者需要格外谨慎。近日,重庆市药监局发布了一份消费提示,以帮助消费者避开网购“两品一械”的消费陷阱。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首先要从正规网站购买药品,可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https://www.nmpa.gov.cn/index.html)“药品”栏目—“药品查询”栏目—“药品经营企业”核对网上药店合法性。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
《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网上禁止销售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若遇到非法售药网站,或发现销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情形,请注意保留证据,及时拨打12315或向当地监管部门举报。
“纯天然”化妆品属虚假宣传
网购化妆品谨防“美丽陷阱”。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具备合法资质,并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全面、真实、准确披露与所经营的化妆品注册或者备案资料相一致的化妆品标签等信息。
关于化妆品,这些宣传语要提高警惕。化妆品宣称用语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词语:绝对化词意。如速效、超强、全方位、特效、换肤、去除皱纹等。虚假性词意。如只添加部分天然产物成分的化妆品,但宣称产品“纯天然”的,属虚假性词意。夸大性词意。如“专业”可适用于在专业店或经专业培训人员使用的染发类、烫发类、指(趾)甲类等产品,但用于其他产品则属夸大性词意。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如处方、药用、治疗、解毒、抗敏、除菌、祛疤、生发、溶脂、瘦身及各类皮肤病名称、各种疾病名称等。
网购医疗器械先看卖家、产品合法性
网购医疗器械前,要仔细查看平台主页面是否标注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的编号;查看网络销售企业主页面是否展示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产品页面是否展示该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
查看产品合法性。购买医疗器械时,应认准“械”字号,确保产品合法。产品包装上必须有中文标识、注册(备案)证编号、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以上信息均可登录国家药监局的官方网站查询,以确保购买到合法合规的产品。
警惕虚假宣传。通过产品注册(备案)证和说明书、标签了解产品适用范围、产品禁忌,警惕普通商品虚假宣传具备医疗用途的行为,不听信商家的夸大宣传,谨防上当受骗。对于操作复杂或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或操作的医疗器械不建议通过网络购买。
“械字号”修复贴非“面膜”不能“美容”
“械字号面膜”很多时候又被宣传为“医美面膜”,是许多爱美人士家里必备的产品。但它其实是一种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的“械字号”产品,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化妆品的“面膜”不是一回事。一般在医院皮肤科或美容机构,如果你做了激光等皮肤治疗之后,医生会给你开“械字号”医用修复贴,只让你回家使用以促进皮肤愈合,减轻色素沉着等。
上游新闻记者走进重庆部分药店,很多药店也都设了专柜销售“械字号”面膜。营业员告诉记者,在宣传和推销时确实在用“面膜”两个字,因为这个传统说法利于顾客理解,而在这些“械字号面膜”的包装上,记者看到均没有“面膜”二字,一般都是“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这类产品名。“我一直以为‘械字号’是比‘妆字号’监管更严,效果更好的面膜!”正在挑选面膜的市民梁女士告诉记者,平时被各种宣传误导了,看来“械字号”的产品是需要遵医嘱对症使用,不像化妆品面膜那样随意。
“妆字号”和“械字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用途和监管标准。医用敷料是按照严格的医疗器械标准生产和监管的,强调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针对特定的医疗需求,而普通美容面膜则更多侧重于日常护肤、保湿或美白等功效,属于化妆品范畴,监管要求也有所不同。”
另外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重庆市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消费前一定要主动去了解产品或者服务的有关知识,“心里有数”之后再作出购买决定,在消费过程中还应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