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的厕所真是越来越离谱了,别说农民工傻傻分不清楚,就是我也分不清哪个是女厕所,哪个是男厕所了?明明有中文可以直接写“男”和“女”,为什么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起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内急火燎地冲进商场厕所,却对着两扇门犯了难,搞不清哪个是男厕哪个是女厕?
这可不是段子,而是当下不少人面对的真实困境。
好好的“方便”之事,怎么就变得这么不方便了?
公共厕所标识设计,看似不起眼,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
标识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如厕体验,甚至可能引发尴尬和不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共厕所的标识通常就是两个字:“男”和“女”,一目了然,谁都能看懂。
这种简洁明了的设计完美契合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高效地解决了人们的如厕问题,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友人越来越多,为了展现国家的开放和包容,厕所标识也开始“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汉字,♂♀符号和英文Man、Woman也陆续登场。
这本来是件好事,却无意中制造了新的难题。
一些不熟悉这些符号的老人、孩子和农民工,站在厕所门口犯了嘀咕,不知该往哪边走。
本来简单的“方便”之事,愣是变成了烧脑的选择题。
随着设计师们对创新和艺术表现力的追求,这些标识的图案化设计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逐渐走向了复杂和多样化,甚至演变为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
尝试加入更多艺术元素,使标识既具美感又充满趣味性。
可这种创新逐渐偏离了实用性的轨道。一些标识变得越来越复杂,图案也开始抽象化,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畴。
例如,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会看到形状迥异的两个人影:左边的人影看起来像是昂首挺胸的姿态,右边的则显得圆润而柔和。有人认为,这象征了男性的挺拔和女性的孕态;但另一些人则解读为,左边是胸部轮廓明显的女性,而右边则代表一个大腹便便的男性。
这些看似富有创意的设计反而让使用者陷入迷惑之中,导致了对标识意义的多种解读。
原本用于指引的图案反而成了“迷魂阵”,让人无从分辨。
更糟糕的是,这种抽象化趋势不仅影响了成年人,也可能给需要帮助的儿童和老年人带来困扰。对于不熟悉现代设计语言的人群来说,辨认这些复杂的标识无异于破解谜题。
这种过度设计的标识,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多麻烦。
这种设计缺乏普适性,没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识读能力,未能真正做到为所有人服务。
试想一位不识字的老人,或者一位刚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面对这些复杂的图案,该有多么茫然无措?
当然,改进公共厕所标识设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公共厕所标识设计,创造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如厕环境。
一个厕所标识的演变,折射出的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回归简单,这不仅仅是标识设计的变迁,更是我们对公共服务理念的反思。
(信源:宝鸡政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