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深秋的一个深夜,西藏左贡兵站的静谧被两声悠长的藏狗嚎哭打破。战士们听闻忐忑不安。按当地“狗哭人死”说法,第二天军车进藏,必有危险。那么,车队到底走还是不走,指导员也犯了难……
“指导员,您听到了吗?狗哭了。”一名老班长低声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惶恐。“狗哭人死”这句在西藏流传的说法,无论真伪,此刻听来却让人不寒而栗。
左贡兵站,是川藏线上重要的汽车兵补给站,地处偏僻,高原寒冷,海拔近3900米。兵站里养的两只藏狗,平时温顺通人性,不仅能分辨军人和陌生人,还会帮忙叼工具,甚至守夜。战士们对它们充满信任,但这次的哭声却让所有人都充满不安。
不少人开始回忆起竹卡兵站和八一兵站的旧事。当年,这些地方的狗曾在夜晚发出类似哭声,随之而来的便是翻车或塌方等惨痛事故。这些过往,为眼前的紧张气氛更添阴霾。
指导员冯正荣并不是个迷信的人,但藏狗的哭声和战士们的担忧显然不能被忽视。作为汽车第18团13连的指导员,他带领这支队伍已经行驶了十多天,一路历经艰险,此刻全队正在为翻越怒江山做最后的准备。
冯正荣找到了连长李能好,两人商量是否按照计划如期出发。李能好是13连的技术标兵,从1973年起便开始跑川藏线。他认为,川藏线本就是险象环生,任何时候走都难以避免危险。两人一致决定如期上路,但安全准备必须更加周全。
第二天清晨,车队起床后,战士们依然在谈论昨晚的狗哭声。冯正荣组织了一场简短的动员会,他说道:“我们不能因不确定的预兆停下脚步,但每个人必须更加警惕。对车辆的检查和行车规范要做到万无一失。”
他下令推迟半小时出发,检查所有车辆的制动系统、方向盘、轮胎状况,甚至每个螺丝是否拧紧。随后,又让全体驾驶员熟悉怒江山的地图,明确每一处急弯和险段。
上午的路程相对平稳,车队顺利经过邦达草原。这里是川藏线相对较平坦的路段,但接下来的怒江山72道拐才是真正的挑战。这段路从山顶到谷底落差达1800多米,车道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行。
车队在冯正荣和李能好的指挥下,严格保持50米车距,以低速前行。战士们紧握方向盘,全神贯注,生怕一个失误就会滑入深谷。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艰难行驶,40多辆军车终于顺利抵达嘎玛沟。
但晚上点名时,意外发生了。三辆车未归队,其中包括61号车、一辆救济车和李能好的收尾车。冯正荣心中一紧,藏狗的哭声再度浮现在脑海中。
他立即组织两名战士沿路打听消息。终于,一辆地方车辆传来信息,三辆军车因61号车抛锚而滞留,正在修理设备。得知消息后,冯正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直到深夜十一点,三辆车终于安全归队。战士们一片欢呼,有人笑着说:“狗哭这事,还真得谢谢它,让咱们一路都提高警惕。”
尽管有人仍对“狗哭人死”的说法深信不疑,但冯正荣清楚,真正让他们完成任务的,是严格的纪律、科学的规划和战士们无畏的精神。
川藏线从不缺危险,也从不缺奇迹。车队翻越怒江山,经历坎坷而毫发无损,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个战士。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行动诠释了“艰险吓不倒、任务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
他们是高原上的英雄,是千里川藏线上的无名丰碑。这段发生在左贡兵站的故事,也因此成为汽车兵历史上令人敬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