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当代社会治理难题与应用伦理建设,上海市伦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举行

上观新闻 2024-11-25 18:17:51

数智时代如何重塑人机共生的新型关系?如何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给人类伦理生活提出的全新挑战?为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的伦理风险和治理难题,推进上海“应用伦理”专业学位建设和人才培养,近日,上海市伦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团体2024年度合作项目之一,本次年会以“当代社会治理难题与应用伦理建设”为主题,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贸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海关学院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围绕主题展开热议。

应用伦理,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上海市伦理学会成立40多年来,在应用伦理建设方面建树颇丰,首任会长周原冰、名誉会长朱贻庭、顾问赵修义等前辈们在上海乃至我国伦理学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此后,沪上一系列专家学人,尤其是以陆晓禾教授、徐大建教授等为代表的学者在经济伦理、教育伦理、慈善伦理、环境伦理、儒家伦理、行政伦理等领域深耕细作,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也为上海伦理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已有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入学就读,两所高校均有专家担任全国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指教委委员。2024年上海师范大学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硕士点正式获批。这些都为上海伦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应用伦理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高国希在致辞中强调,上海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镇,较早地开展应用伦理学的探索,在经济伦理、制度伦理、教育伦理、体育伦理、科技伦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应用伦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把伦理理论的稳健性与实践生活的丰富性变动性结合起来,实现应用伦理与基础理论的相互成全,是应用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付长珍认为,当前已经进入数智时代,如何重塑人机共生的新型关系,构建人机和谐的智能社会成为当前伦理学的重要使命,她表示,数智时代呼唤应用伦理的出场,应用伦理是伦理学的当代形态,应当发挥伦理学对于科技创新、人类生活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中国智慧,确保科技向善。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晏辉指出,当前新兴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众多伦理风险和治理难题,本次年会聚焦学科前沿与时代热点,显示出上海伦理学人的学术敏锐性与使命担当。此外,他围绕重建当代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强调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重建应进行前提的批判,并对基于理论理性的一般原理、基于创制理性的伦理学当代形态进行了重点阐发。

复旦大学教授吴新文表示,当前应用伦理处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中,在“大争之世”的伦理学需要坚持底线原则、自主原则、谨慎原则、对等原则、商谈原则。在对个体本位伦理模式、关系本位伦理模式、共同体本位伦理模式进行细致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他表示,未来更值得关注共同体本位伦理模式对时代的价值。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郝云则关注到数据要素分配正义的前沿问题。他指出,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分配正义有正向贡献,但也存在分配不公等问题。未来,应从明确数字所有权、为数字资本设限、建立数字分配的机制等方面来建立正义的数据分配制度。

此外,还有不少与会者对社会治理与伦理学建设提出了诸多见解,比如,应当从伦理学的真义出发,重视对关系与共同体的探讨;应注重应用伦理学的体系构建,明确基本范畴,并合理处理理论伦理与应用伦理,以及伦理学之应用与应用伦理学的内在关系;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具有多维性,应当重点研究人的自主性、技术伤害、算法规制等前沿议题,在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平衡等。

本次年会围绕主题,分设主旨报告“应用伦理基础理论与方法创新”、专题报告“数字伦理与网络治理”“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治理”、圆桌论坛“应用伦理前沿”四个环节,共有16位学者作主题报告,7位学者进行与谈讨论,5位学者进行了主持点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