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虽小,但是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近年来,梁子湖区巧用加减乘除法则破解厕所建改工程建设难题,在全区87个村(社区)全覆盖实施“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有效促进乡村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由“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让村庄美了“颜值”、提升了“气质”,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统筹力量做“加法”,发动社会全面参与。一是统筹落实责任。成立区长任指挥长的梁子湖区“厕所革命”工程建设指挥部,统筹推进全区“厕所革命”。区与各镇、梧桐湖园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厕所建改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构建“区、镇(园区)、村三级联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工作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强化日常调度。建立工作例会和督导检查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厕所革命大巡查”,对农村厕所进行全面“体检”。成立督导组,定期实地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督查结果进行全区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有效激发了全区推进“厕所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党员干部带头。镇(园区)村(社区)两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发动群众共同缔造,主动自行拆除旱厕,敢拼、敢创、敢担当,将“比作风、比担当、比效率”责任意识贯穿于厕改工作的全过程中,推动厕所建改工作转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精准施策做“减法”,优选因地制宜模式。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建改标准,画出任务图、列出时间表。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以会代训,以会促干,制作通俗易懂的手册,提升群众对“厕所革命”的认知度。区“厕所革命”建设指挥部对厕所革命工作分阶段进行总结和部署,对存在的难点要点问题进行会商,提出解决对策。区改厕办深入村组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根据各村(社区)的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及经济条件,坚持一村一法,合理地为农户选择改厕模式。对于部分受房屋格局、已建成老三格式,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局部改造;对于新建房屋和危房改造的农户,积极鼓励全部改造,在城郊村、中心村推广集中下水道收集处理模式,偏远村、边缘村户厕改造推广联户、多户“大三格”模式;对于确实不具备“大三格”改建条件的,采用单户“小三格”模式。
创新机制做“乘法”,建树标杆示范引领。针对“改厕容易,改变习惯难”问题,梁子湖区发挥财政资金和示范带动的“乘数”效用,提出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区挑选23个试点村,每个村挑选2-3个自然湾启动改厕,试点通过后全面铺开。一方面,组建项目管理工作组,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公告公示、档案资料收集管理、项目招投标等事宜,严格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对实施项目验收达标后实施奖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台账,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另一方面,组建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对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和审批,对现场施工的技术指导和项目完工后的验收。在先行试点的带动下,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改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组织群众实地参观,通过现场体验、直观感受改厕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极大地动员和激发了群众支持改厕的热情。
全程监管做“除法”,注重问题导向实效。一是抓质量。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农村无害化厕所建造技术指南》进行改厕,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全程参与各类厕所施工的质量监管。在严把技术关、质量关、验收关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文明如厕、卫生防病等知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二是抓监督。区改厕办与区纪委、区“两办”督查室成立督导验收组,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于厕改工作的整个过程,督察厕所改建工作作风及纪律,验收厕所改建成果,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障厕所改建工作的扎实顺利进行,保障施工进度及质量,杜绝数字改厕。三是抓管护。制定《梁子湖区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实行镇级考核、区级抽查管护质量,区镇每月对每座考核合格的公厕,各配套100元(共2400元/座/年)进行管护补助。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配件供应、检查维护、粪污清掏处理的运行机制。实行公厕专人专管,履行《公厕管理制度》和《保洁人员职责》,日保洁2次,切实解决农村改厕后的管护问题。
供稿:乡村建设促进科朱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