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门户巴东:护好一江清水守好一河安澜

身边24小时 2024-11-25 22:57:00

巴东地处三峡腹地,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是万里长江入鄂的第一县,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为护好一江清水、守好一河安澜,巴东县环境监测站“不忘环保初心,至臻本职工作”,以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监测技术质量,优化服务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环境监测数据测得准、说得清、见实效。

一是优化监测配置,实现环境监测数据“测得准”。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上级部门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配置全自动红外测油仪、气相色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分析仪和离子色谱分析仪等监测仪器设备,并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两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五座(黄蜡石、神农洞、万福河、车沟水、水流坪),实时监测巴东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二是实施精准监测,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说得清”。依据国家技术规范,重点开展了长江干流巴东段及其神农溪等5条支流水质、巴东城区和所有乡镇等30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巴东城区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城区营沱和神农溪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源、野三关等1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源、巴东县惠丰牧业等10家企业污染源的监测;神农溪等5条长江一级支流回水敏感区“水华”预警和神农溪突发“水华”应急监测,获取科学有效数据2.2万余个,并通过多途径及时反馈数据和分析评价结果。

三是补齐短板弱项,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见实效”。强化体系建设,结合巴东实际,修订《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监测分包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巴东县环境监测站能力提升方案》,定期开展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技术培训,采取“理论+实操”“走出去+请进来”“一带一+老带新”等方式,形成每月开展一次内部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外部培训、每年度开展一次内部质量考核,推动“科学监测、精准监测、依法监测”见实见效。

下一步,巴东县环境监测站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提高生态监测技术水平,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为生态环境保护精准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