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藏不住都匀毛尖香#【#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茶山藏不住都匀毛尖香】清晨,站在贵州黔南州都匀市螺蛳壳山顶,云海穿山而过,太阳升起后依然云雾缭绕,一片片茶树若隐若现。
高山云雾出好茶。螺蛳壳山地有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条件,在这里种出的茶品极高,自古就是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
在这片茶山上,一位位匠人用手掌在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焙中,感受一芽一叶的变化,凭借炉火纯青的技术与老到的经验做成一片片茶毫立体的“鱼钩”。
初冬的螺蛳壳茶山已不见春日的忙碌,但此时正是管护的好时节,妥当的管护关系着明年春茶的产出。
国家级非遗“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子全正趁着降温前,在茶园里和工人们一起管护,“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个茶园管理好,就像我爷爷说的,像看好自家孩子一样,精心打理,管好这一片茶山。”
张子全制茶的技艺都是和爷爷学的。七岁开始,他就站在爷爷身边看他制茶,“那时候我还没有灶台高,就跟着他添柴烧火,到15岁才开始第一次炒茶。”张子全说,那时候都是土锅土灶炒制,“那个灶台有80厘米高,我们要长到一米多高才能去炒茶。”
小时候的张子全只知道爷爷制作的都匀毛尖是一种好茶,那时候为了跟爷爷学制茶手艺,正在读初中的他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制茶上,“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制茶手艺,作为后人,要去继承学习。”他也在一步步地学习中爱上了这片茶山、这一壶毛尖。
在张子全17岁那年,也就是1982年,国家商业部在长沙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十大名茶”评选盛会,“都匀毛尖”凭借独特的制作技艺以96分的高分,力压全国300多种名茶,入选“中国十大名茶”。
长大后,本来想出去闯一闯的张子全还是无法放下家乡的茶山和手中的制茶手艺。他就去都匀当时的国营茶厂应聘炒茶师傅,厂领导将20亩茶山承包给他,“他带我去看那20亩茶山以后,就叫我要管护好。”
现如今,张子全有300余名徒弟,有90%正在从事茶产业加工制作,有的在各种炒茶比赛中屡获佳绩,有的则自己创业建起了茶园和加工厂,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年来,都匀市大力发展毛尖茶产业,全市拥有茶园2.53万公顷。2023年,都匀市毛尖茶茶叶产量1.26万吨,茶叶产值33亿元,茶产业经营主体400多家,带动该市12.5万家农户参与茶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500元。做茶那么多年,张子全最大的感受就是艰苦和努力,“做农业就是投资大、见效慢,坚持把这片生态茶山守好,把传统工艺做好,才会有市场和发展。”
在一个个匠人的坚守下,都匀毛尖现在已经成为黔南州独一无二的非遗名片与品牌。
黔南州每年不仅针对都匀毛尖茶传承人群开展都匀毛尖传统技艺提升培训;还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匀毛尖茶传承人群开展专项普查,通过“非遗+档案”“非遗+成果出版”等方式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进行动态管理,开展都匀毛尖茶数字档案搜集整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进行数字化采集,建设集黔南茶历史文化、茶制作技艺与标准、传承人群信息、茶品检测数据、产品研发与销售等相融合的数据库。
据了解,近年来,都匀市围绕茶叶品牌提升、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举办各类茶事活动,不断擦亮“世界非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三张名片。推出都匀毛尖品牌茶宴,开发“云端茶海”“红润团山”“茶韵匀东”等3条茶旅线路,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元。“都匀毛尖”品牌价值提升至48.93亿元,位列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第8位。(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