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民族武术项目在三亚学院体育馆收官,董升以9.31分排名男子传统软器械决赛榜首,为北京代表团拿下本届运动会首个一等奖。
北京代表团民族武术队由董升、罗嘉豪两名运动员组成,两人均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生。11月24日至25日,除了获得男子传统软器械一等奖,董升还获得男子传统二类拳二等奖,罗嘉豪则获得男子传统一类拳二等奖、男子传统双器械二等奖。
董升、罗嘉豪的习武之路颇为相似,儿时练习武术,后一路成长进步,进入北体大深造,先后在国内外武术赛事中取得佳绩。但代表北京代表团参加本届运动会有着别样的意义,董升表示:“不同民族、代表团的选手一同交流,展现各自的特色和风采,促进民族大团结,意义非凡。”
帮北京获得首个一等奖,董升“受益颇深”
最近几届运动会的奖项设置均为一、二、三等奖,上届运动会,北京代表团首个一等奖来自民族武术项目,本届运动会同样如此。
11月25日的男子传统软器械决赛,董升使用的是九节鞭,这也是他的优势项目。“赛前的期望值比较高,日常的训练中,九节鞭项目练习得更多,所以比较有信心。”最终,董升获得裁判员一致认可,以全场最高分为北京代表团获得首个一等奖。
董升出生于安徽,8岁时因为爱好接触武术,一步步在基层比赛、省级比赛中崭露头角,后加入省队,又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和很多孩子一样,起初练习武术时,董升的重点是基本功,偏向于竞技武术,随着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他才开始练习九节鞭等民族武术项目。
升入大学后,董升接触了更多武术理论知识,了解了更多的项目,再加上更科学系统的练习,“对武术的理解更加通透,能够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的含义。”本届运动会前,董升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等赛事中获得过冠军。
本届运动会,无论是凭借九节鞭获得男子传统软器械一等奖,还是通过劈挂拳获得男子传统二类拳二等奖,董升都有不小的收获,“因为平时主要侧重于竞技武术,在这里接触了更多民族武术项目,见识了很多传统的拳类和器械,这让我受益颇深。”
收获两个二等奖,罗嘉豪胜在心态
罗嘉豪习武的时间更早,5岁还在上幼儿园时,因为“强身健体”开始练习武术。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前,他一直在重庆各级体工队训练,“此前可能一直处在发展阶段,大学期间才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罗嘉豪透露,大学期间,他要学习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再将理论知识融入日常的专项训练,这和体工队的模式有着较大的不同,老师们肯教,学生们爱钻研,进步自然在情理之中。
2022年至2024年,罗嘉豪实现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三连冠,也曾获得国际少林武术大赛冠军。不过,此次代表北京参加运动会,他还是倍感压力。
罗嘉豪表示:“过去半年的专项训练,老师非常辛苦,自己也比较刻苦,从力量、核心训练到耐力训练,备战过程并不轻松,最终能获得两个二等奖,我觉得总体的发挥和成绩都不错。”
参加男子传统一类拳、男子传统双器械决赛时,罗嘉豪分别展示了八极拳、双刀。在他看来,相比此前的比赛,本届运动会取得佳绩的关键是心态。尽管赛前有很大的压力,但随着运动会开幕、比赛进行,团结和睦的比赛氛围让他彻底放松下来,也在两场决赛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
“特别是开幕式当天,看到56个民族的运动员聚在一起享受这届盛会,感觉特别震撼。过去两天的比赛,我也一直在和不同民族的运动员交流切磋,到了比赛场上,心态反而更加平和了。”罗嘉豪说。
新京报记者徐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