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钢|“偷窥”那一缕人间烟火气

钱江晚报 2024-11-26 11:25:42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周可阳

近日,由23位书画名家联袂创作、描绘运河沿岸风情的《浙东运河主题美术长卷·绍兴卷》惊艳亮相浙东运河博物馆。画作中,除了运河之外,另一主角“人”及其活动的融入,让原本静态的画作生动起来。这些人物形象,大多出自吕国钢之手。

大美岩樟

时刻做生活的观察者

在运河长卷中,近40处重点场景穿插着大量形态各异、各有特色的点睛人物。从府山脚下舞剑的长者,到鲁迅故里如织的游人;从墨池边聚首的书法爱好者,到迪荡公园草坪音乐节上狂欢的年轻群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这些点睛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虽在长卷画面中占比微小,且未描绘具体五官,但通过神态、动作和随身装备的刻画,让观者一眼就能识别出他们的身份与环境。

为了呈现出这种效果,创作期间,他无数次前往运河沿岸实地采风,思考着如何将人物与场景完美融合,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特征。

吕国钢笑称,自己是生活的“偷窥者”。这种对生活、生命、人类行动的细致观察,让他画作中的人物具备一种动态的真实。

丝路新语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立项入围作品,《丝路新语》是吕国钢艺术生涯中尺幅最大的国画创作,也是他迄今为止难度最大、周期最长的一次创作。

不同地区的人民,其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民风民俗等各不相同,想要在画作中体现出差异,前期需要大量的准备与观察。为了表达丝路主题,吕国钢花费大量时间辗转于中国轻纺城、外贸公司及各大纺织品交流会,拍摄各种人物画面,积累了上万张照片素材。

他从这些照片中挑选出59位人物精雕细琢、深入刻画,有时候画上一天一夜,也仅完成了某个人物的头像局部。2019年,这幅精益求精、耗时两年创作的《丝路新语》终于完成。在这幅3米×6米的大型画卷上,来自五湖四海、呈现不同肤色的59个人物错落有致,布商、设计师、模特……每一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他们神态各异,共同烘托出一个繁华、开放的现代江南布市。

清夏

绘画如“烹小鲜”

对生活的热爱,让吕国钢能够敏锐观察、捕捉到灵感。

1992年,吕国钢考入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上学时只要没课,他便跑到偏门直街写生。老街上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经营多年的老店新铺,以及记忆中仍升腾着烟火气的糖炒栗子和一张张淳朴的居民面孔,都留在了他的画中。多年以后,他又将工作室安放在偏门直街附近,重温记忆中的美好。

兰亭雅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常工作严重挤压了吕国钢的白天时间,他便利用晚上时间潜心创作。灵感涌现时,画到凌晨甚至通宵作画也是常态,实在困了,就休息一会儿,醒来再画。“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开始吃不消。”虽然仍享受夜间作画的过程,但他给自己制定了更科学的作息时间。

这些年来,由于工笔画作品频频出圈,让人忽略了吕国钢百变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中既有《丝路新语》《小镇姑娘》这样的细腻写实之作,也有《醉看葫芦图》这样自带潇洒意气的作品,而不少速写作品仅通过特征刻画便灵动体现出人物性格。

清风来故人(局部)

“一个画家常常是多面性的,有时候就像一个厨子。我这个‘厨子’不仅会做粤菜、川菜,也常常会做做江浙一带的绍兴菜、杭帮菜。”吕国钢幽默自比道,“食材和菜系,就如素材和绘画技巧,有一句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两者道理一样,就看你如何去驾驭。”

我们

画家简介

吕国钢,中国画人物画家,1973年出生于绍兴上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理事,绍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95年毕业于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前身)并留校任教,1995~1997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其中,作品《丝路新语》获国家艺术基金,作品《我们》入选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国美展,作品《小镇姑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0 阅读:15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