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如何成为作家们的灵感源泉?

上观新闻 2024-11-26 18:27:24

11月25至27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良渚遗址的实证作用,聚焦文化遗产、文学、音乐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研究,探讨实践路径,谋划合作方向。

开幕式以外,论坛还设置了中外作家对话分论坛。古根海姆文学奖得主、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布克奖得主、茅盾文学奖得主、银河奖得主等百余位中外作家齐聚,期待通过对话,推动交流互鉴和文学发展。

良渚与文学的渊源很久远。20年前,考古学家在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发现大量属于良渚文明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这被认为是文学发展的重要开端,标志文学从口头传播走向书面记录。

为什么良渚对作家们如此有吸引力?在很多作家眼中,良渚代表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在这片土地上,人类建造了宏伟的水利工程、留下了精美的玉器,还创造了象征权威和秩序的早期国家雏形。这些都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仙剑奇侠传》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管平潮表示,良渚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认为,以前写仙侠故事多从传统文化或上古神话中寻找灵感,而良渚的出现,让他发现了更加久远且深邃的历史背景。“五千年中国看良渚”,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致敬,也为文学创作者拉长了时间线。管平潮感慨:“当看到‘良渚’两个字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无数的故事和场景。”

在管平潮看来,良渚不仅代表了一种神秘的古老智慧,还扩展了仙侠文学的想象力边界。玉琮、石钺、水利工程……这些实物背后承载着怎样的传说?良渚先民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秩序的探索,又将如何转化为小说中的细节?每一处细微之处都激发着创作者的灵感。

除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独特性,良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想象力空间。

作家麦家开幕式及主论坛发言中表示:“良渚是文学创作的宝矿,里面充满了可以提取的灵感和素材。”他认为,良渚让创作者看到了人类早期文明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延续、繁荣。它不仅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元素,也成为创作者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麦家大胆设想:如果良渚先民是“精神密码”的创造者,那么像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样的伟大构想,是否也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和拓展?他希望自己的下一部作品能融合良渚元素,用文学形式让更多人认识良渚,认识中华文明。

某种程度上,良渚超越了考古学等单一学科的范畴,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管平潮坦言,以前不少人认为浙江人“善于做生意”,而谈到历史底蕴可能会显得“底气不足”,但良渚文化的发掘改变了这一印象。管平潮说:“五千年的历史赋予了浙江人更多的文化自信。这种自豪感让我觉得,文学创作不再只是过去的叙事,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表达。”正是这种文化自信,激发了他用良渚文化作为母题创作仙侠小说的强烈愿望。

这种自信不只体现在浙江本土作家的创作中,更吸引和感染到全世界的文学家。

费米娜奖短名单入围者、法国作家爱德华多·贝蒂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来过中国三次,先后去过北京、西安、天津、青岛等城市。

他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给了他更多灵感。目前,他已经创作了两部与中国有关的作品,一部小说和一部日志,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融入其中。“很期待能够看到我的作品有中文版的译文,激发起中国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次良渚之行,是他第一次来到杭州,走近良渚文化。对爱德华多而言,这不仅是文化交流,还是一次探索的机遇。在他看来,文学的共鸣,不局限于语言、地域,而在于作家通过作品呈现人物角色,不同的读者有着各自不同的想象、看法和观点。“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才会让作家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刻画的人物有棱有角。”

古根海姆文学奖、阿根廷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安娜·玛丽亚·舒亚提到,良渚的故事让她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良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而是一座桥梁,连接了我们与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拉丁美洲,包括阿根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娜举例说,在阿根廷,孔子学院受到欢迎,中国和阿根廷作家的作品都出了很多译本,这些都是中阿文学交流日益增进发展的表现。她觉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文学产生共鸣的原因在于——文学的创作是基于人类的喜怒哀乐这些共同的情感出发,进而引起了大家心灵上的共鸣。

“即使我们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但依旧能被几千年以前或者最新的中国文学作品所感染,究其根本是作品打动了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安娜说。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