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0年6月,唐生智得知四弟唐生明要假投敌打入汪伪后,指着戴笠骂道:“我是一级

1940年6月,唐生智得知四弟唐生明要假投敌打入汪伪后,指着戴笠骂道:“我是一级上将,弟弟却成了汉奸,别人不知道内情,不知要怎么骂我们唐家人。”

两个多月前,唐生明任司令的常(德)、桃(源)警备司令部撤销,并入霍揆彰的洞庭警备司令部。

唐生明等了大半个月不见新的任命下来,便去找第九战区长官薛岳询问。薛岳说:“我得到的消息是对你另有任用,你耐心等待即可。”

唐生明的妻子徐来(电影明星),有一个叫张素贞的闺蜜,平日充当私人助理的身份。张素贞有一个秘密身份,即军统的外围人员。唐生明和戴笠颇有交情,对张素贞的背景并不介意。

在唐生明见完薛岳不久,戴笠发来电报,让他带着徐来到重庆一趟,电文末尾特意叮嘱,把张素贞一并带上。

唐生明到重庆后,由戴笠引着去见老蒋。老蒋寒暄一番后,向唐生明交待了任务,让他以“投敌”的方式打入汪伪,在谋得重要伪职后,利用关系掩护军统在南京、上海等地的活动,并在暗中策反汪伪高层,争取他们反正。

老蒋和戴笠选择唐生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唐生明是国民党元老、一级上将唐生智的弟弟,当过中将警备司令,还是黄埔四期生,如果能“投敌”过去,分量是很足的,必然会引起日伪的重视;其二,唐生智当年在武汉国民政府中,地位仅次于汪精卫,两人关系匪浅,在后来汪精卫的多次反蒋中,唐生智都积极参与。基于此,唐生明打入汪伪后,即便身份暴露,汪精卫碍于唐生智的面子,也应该不会下毒手的;其三,唐生明好玩乐,善交际,“花花公子”的名声很甚,他“投敌”的话,显得不是那么突兀。

老蒋亲自出面,唐生明只能应下这个差事。直接去“投敌”,肯定显得太假,戴笠让唐生明带着徐来先去香港,让张素贞去上海打前站。

张素贞到上海后,和唐生明的好友潘三省取得联系。潘三省是有名的赌徒,开设了数家赌场,交友很广,他利用各种渠道将唐生明夫妇吃不了后方生活的苦,将要到上海居住的消息广为散布,很快引起了日伪的注意。南京的汪精卫得知后,让“76号”特务头子李士群密切关注唐生明的动向。

在过了大半个月后,戴笠见时机差不多了,让唐生明夫妇乘船去上海。临行时,戴笠嘱咐唐生明:“张素贞有个秘密电台,你去了之后,用这个电台和我单线联系。”

唐生明问:“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戴笠说:“生活上越腐化越好,这样反而不会让人生疑,不必在意花销,我这边定期会汇钱的。杜老板(杜月笙)已通知管家万墨林,让他在上海协助你。”

当唐生明夫妇到了上海时,在码头迎接的除了潘三省、万墨林外,李士群也赫然出现在欢迎人群中。

第二天,李士群设宴招待唐生明,以言语进行试探。唐生明欲擒故纵,说:“我到上海来,主要是陪太太,她在后方生活很不习惯。至于其他的,我暂时没有考虑。”

几天后,汪精卫电告李士群,让把唐生明夫妇带到南京。唐生明装出为难的样子,在拖延了几天后,这才从上海动身。

戴笠在接到唐生明发来要去南京的密电后,为了把戏做足,请示老蒋后,以军委会的名义,发布了对唐生明的“通缉令”。

接着,戴笠又去找了唐生智,让他在报上刊登一个和唐生明脱离兄弟关系的启事。

唐生智大怒,指着戴笠的鼻子骂道:“我好歹是一级上将,弟弟跑去当汉奸,这让我怎么见人?”

戴笠说:“这是为了假戏真做,不得已而为之。”

唐生智说:“我的弟弟去投敌,外人又不知道内情,肯定会骂我唐家出了汉奸,这让我有何脸面走出家门?”

戴笠见说不动唐生智,便去向老蒋汇报。老蒋专门给唐生智打了个电话,让他以大局为重,做出必要的牺牲云云。老蒋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唐生智只得给面子,很不情愿的在报上刊发“脱离关系”的启事。

在唐生明到南京的第二天下午,汪精卫大摆宴席,南京的汪伪大员悉数参加。

酒过三巡之后,汪精卫醉醺醺的拿着酒杯来到唐生明面前,说:“季澧(唐生明的字),你不会是戴笠派来刺杀我的吧。”

唐生明喝了不少,随口说道:“杀鸡焉用牛刀。”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一旁的大汉奸叶蓬急的狠狠的掐了一下唐生明。唐生明反应很快,马上又说:“我是黄埔四期生,当过中将警备司令,戴笠算什么,能指挥我做事。”

李士群帮腔说:“季澧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可干不来杀手的事。”

汪精卫拍着唐生明的肩膀说:“这是开玩笑,你这样的黄埔生来的越多越好。”

在南京期间,唐生明夫妇住在叶蓬安排的一所洋房中。这时,唐生智发表的启事也传了过来,内容为:四弟生明,平日生活行为常多失检,虽告诫谆谆,而听之藐之。不意近日突然离湘,潜赴南京,吾得知后殊深痛恨,除呈请政府免官严缉外,特此登报声明,从此脱离兄弟关系。

尽管唐生明知道这是唐生智和他唱双簧,但看到启事的内容后,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三个多月后,唐生明在汪伪的“考察期”结束,被汪精卫任命为伪“清乡委员会”中将军务处长。成为汪伪大员的唐生明,至此开始了四年之久的潜伏生涯。(图片:唐生明的妻子、民国电影明星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