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河南郑州,男子新车去贴玻璃膜,结果贴完在太阳下看到膜上有很多“刀伤”!男子怀疑玻璃被割坏,要求贴膜店老板赔偿玻璃的钱!而老板一番话有理有据,让男子措手不及! 信息来源:都市报道 2024-11-24 男子给新车贴膜后称玻璃被划伤 贴膜却贴出了划痕?这对于车主来说肯定是十分的心疼,也一定要找到罪魁祸首。可是商家却不干了,直接反口说这事敲诈! “1500块!不赔就别想走!”汽车贴膜店里,气氛剑拔弩张。牛先生指着车窗上的明显划痕,说得挺肯定。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牛先生在郑州的汽配店给新车贴了膜,总共花了150块钱。不小心把第一张膜给划坏了,老板说不要钱,免费给我换张新的。牛先生在清理玻璃时,不小心把旧膜残留清理掉了,结果玻璃上留下了不少划痕。 老板解释称这是水印,干了就消失。几天后,太阳底下看,车窗上的划痕还是那么明显,牛先生开始担心玻璃是不是出了问题,害怕这样影响开车安全,所以要求对方赔偿1500元换玻璃的钱。 老板坚持说划痕是在手机膜上,不是玻璃的,他还提议撕开膜看看,如果玻璃真的坏了,他会负责赔偿。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消费者权益与商家职责的较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牛先生的诉求并非完全不合理。新车贴膜本是为了保护车辆,结果却可能造成玻璃损伤,这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理应期待买到品质上乘的商品和服务。然而,消费者对贴膜工艺的了解往往有限,容易对一些正常的工艺痕迹产生误解。加之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判断划痕究竟是膜上的还是玻璃上的,这使得维权过程更加艰难。 此外,牛先生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玻璃确实受损,仅凭肉眼可见的划痕难以直接认定责任归属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使用刀片切割是贴膜的必要工序。 这种专业贴膜刀片的材质比玻璃软,所以按理说不会刮伤玻璃。老板提供的重新贴膜或更换膜型的解决方案,也体现了其解决问题的诚意。然而,商家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贴膜前未充分告知消费者可能出现的正常痕迹,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处理纠纷时,没跟消费者好好沟通,解决不了问题,结果矛盾越闹越大。 遇到纠纷,通常要由提出要求的一方来提供证据。牛先生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玻璃受损是由贴膜店的操作不当造成的,而不能仅仅依靠主观臆断。 同时,贴膜店也需要证明其操作符合规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符合标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玻璃受损。从行业规范的角度,汽车贴膜行业需要更加透明的消费者告知机制。 在贴膜前,商家应清晰地告知消费者贴膜的工艺流程、可能出现的正常痕迹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政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纠纷。 牛先生与贴膜店的纠纷,折射出当前消费环境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维权成本高等。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消费者需要理性维权,商家需要诚信经营,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避免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 对此事,你怎么看?